魔法時刻之Cast快車超速行駛
● 林劍 編譯
旋轉,如萬花筒般的吉他……慶典福音合唱……重型Led Zeppelin式的低音
……泡泡般模擬合成器聲……如雷鳴的hip-hop……寬銀幕電影配樂。 在過去,沒
有一家媒體會用以上的描述來形容Cast樂隊的音樂。但是現在,對這支來自英國利
物浦的4人樂隊取得雙白金銷量的第三張專輯《Magic Hour》(魔法時刻),這樣的寫
法並不算過。
對一個樂隊來說,這是個重要的轉折點。”永遠熱情的John Power說,“其實,
我們有好幾首歌沒有被收編進這張專輯裡。因為他們聽起來太像以往的Cast了。這
次,我們很自然地感覺要走到別的地方去了。我們得進步﹑發展,把它帶進21世紀
的搖滾樂。”
很多樂隊在做被公認為最艱難的第三張專輯時,都會有不少焦慮。但對Cast來
說卻是個例外。新專輯的準備工作在樂隊為第二張專輯《Mother Nature Calls》(母
親呼喚)作世界巡演結束後,大傢伙就高高興興地開始了。儘管,此時——1997年歲
末——樂隊成員已疲憊不堪了。
1998年一開春,多產的Power一回到家,抱¨自己心儀的木吉他,便涂鴉起Cast下
張專輯的歌了。 不久,《Magic Hour》的大致形象就被勾勒出來﹕太陽般泛¨金色
調的謠曲“She Falls”(墮落天使),夢幻般天真爛漫的標題曲,擁有地獄般單調情
調的謠曲“She Falls”(墮落天使),夢幻般天真爛漫的標題曲,擁有地獄般單調情
節的歌詞和力拔山兮般和弦的“Company Man”(上班族),在古巴完成的加料的野性
讚歌“Beat Mama”(打倒媽媽)(Power曾在古巴用木吉他演奏過此曲)。
“我真難以想象為什么那么多樂隊一結束巡演,在創作新歌時就會有麻煩。”
Power說,“我的腦子裡,每天都會有創作的靈感走過場。我也經常有簡單的旋律或
詩歌,起碼缺不了勞什子。把這些東西串起來,不就是首歌了嗎。” 大名鼎鼎的John
頭3年時間,Cast賣掉了150萬張唱片。開頭不算好,到1994年Cast的陣容才固
定下來——歌手﹑吉他手John Power,吉他手Liam“Skin”Tyson,貝司手Peter Wilkins\
on,
鼓手Keith O'Neill,並被“寶麗金”相中,緊接¨的便是以“Finetime and Alright”
(太平盛世)打頭陣的一連串熱門曲。在幾個月後1995年的專輯《All Change》(改頭
換面)成了寶麗金公司有史以來處女專輯的銷量之最。
他們煽動性的搖滾和幾近超驗的謠曲使樂隊很快在世界範圍內聲名遠播,還沒加上
他們馬不停蹄地在世界各地進行可怕現場演出得來的名聲呢。Cast在他們處女專輯
面世後于1997年推出了《Mother Nature Calls》。這張專輯拓寬了樂隊的音樂路子,
包括有太空搖滾“Free Me”(釋放我),他們異質的加點靈歌成份的
“I'm so Lonely(Calling You Back)”(寂寞盼君歸)還帶有現代迷幻味。
這一元素在《Magic Hour》中也出現了。
新專輯的錄制工作初始于1998年春天。
Pixies﹑Echo & The Bunnymen和Foo Fighters樂隊的製作人
Liverpudlian Gil Norton為Cast操刀監製。這段時間裡,樂隊成員決定
以最輕鬆的方式來完成這項錄音工程。 “這是我們首次決定花一年的時間,得寬松點。”
Power說道,“和Gil合作真是自然天成。對我來說,也是首次讓別人
加入到我的詞曲創作中來。靈感如泉涌,猶如神助。” 同樣,在這段時間裡,
Cast首次採用了合成技術。儘管他們採用了loop和合成器,但同那些附庸風雅的
電子作品比起來只在幾首歌裡起了附件的作用。
甚至,David Arnold也破了“不和樂隊合作”的戒,為Cast作了絃樂編排。
效果非常自然,不像最近許多樂隊常貼狗皮膏藥般,硬混入交響樂編排。
“我們不想人們認為我們江郎才盡,所以打了些loop和噪音的擦邊球。”Power強調道,
“我們要使音樂有變化,要怪得有道理。我們以前不用電子手段,主要是以前沒經驗,
現在我們用了,這是自然發展。”
從“Compared To You”(與你相比)中織體密集的吉他,
經時髦的techno搖滾曲“Dreamer”(夢想家)過門,到2001年樣式的“Alien”(異形)和
充滿病態美感的近7分鐘的“Hideaway”(遁世),
《Magic Hour》毫無疑問是Cast迄今為止最成功的音樂。
“這是向前跨出的一大步。”John Power笑¨總結道。Power總缺不了自信。甚至,\
他從沒有想過某天他會陰溝裡翻船,然後東山再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