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

The Kooks

「放眼當今流行樂壇年輕新世代,The Kooks的主唱兼創作核心Luke Pritchard,為其中最優秀的唱作人之一。」- NME
「The Kooks是我們2005年所見,最傑出優異的現場演出樂隊。」 - WHAT’S ON
「他們創造出繼The Strokes的『Last Nite』之後,最生猛有勁的年輕獨立搖滾作品。」- 英國衛報 Guardian

Virgin年度強勢推荐年度另立X世代新勢力、另一即將橫掃英倫的搖滾新希望、英國Brington四人搖滾勁旅、首張專輯
收錄首支英國衛報與太陽報評選當週最佳單曲『Eddie’s Gun』與第二支最新主打『Sofa Song』

英國樂壇始終保有它一貫緊湊急躁的步調,各大媒體才剛過發表2005年歲末榜單,2006年最佳新晉樂團競技名單,同時也宣告額滿。除了2005年10月直接以首張單曲,空降英國單曲榜冠軍的Arctic Monkeys外,The Kooks是另一即將橫掃英倫的搖滾新希望。

對於這組來自英國南部渡假勝地Brighton的四人樂團(主唱Luke Pritchard、吉它手Hugh Harris、貝斯手Max Rafferty,以及鼓手Paul Garred),每個人都有話要說。NME說:「放眼當今流行樂壇年輕新世代,The Kooks的主唱兼創作核心Luke Pritchard,為其中最優秀的唱作人之一。」,WHAT’S ON說:「The Kooks是我們2005年所見,最傑出優異的現場演出樂隊。」,英國衛報說:「他們創造出繼The Strokes的『Last Nite』之後,最生猛有勁的年輕獨立搖滾作品。」,除了這些叮叮噹噹的讚譽和頭銜之外,他們於2005年發表的首支單曲Eddie’s Gun,更同時被英國衛報與太陽報選做當週最佳單曲。

做為樂隊的創作中心,尚未滿20歲的主唱Luke認為,音樂創作除了不該畫地自限,更毋需畏懼走向大眾流行,這樣成熟的想法豎立了他們豐富多元且悅耳的音樂風格。年輕的The Kooks(其中吉它手Hugh不過才十七歲)初生之犢不怕虎,重現Supergrass與Blur剛闖盪樂壇時的青春無敵。他們更自詡成為一組讓人跟著起舞的搖滾樂隊,樂隊首張以男性勃起障礙為主題的單曲Eddie’s Gun,與第二張單曲Sofa Song,相繼面市後就宣告目標達成,讓眾多傳媒紛紛加碼買進。The Kooks本張處男專輯作品風格迥異,卻一氣呵成高潮不斷,再次證明他們超齡且特出的實力。其中『See The World』有如Sex Pistol與Bloc Party同場飆歌的成果,『She Moves In Her Own Way』濃厚的雷鬼風情、『If Only』的靈魂味,甚至是『Time Awaits』不可思議地同時融合靈魂、雷鬼與搖滾,還不乏『Seaside』與『Ooh La』這款足以復興英倫搖滾的純淨作品。

事實上Luke那把近期樂團少見的神奇嗓音,給人一種不管怎麼唱,唱什麼都好聽的驚喜,然而搭配樂隊優異的創作能力與絕佳的默契,讓人體會到「與其頻頻回首,盼望著老團再現當初水平,不如看看這旭日初昇帶來的璀燦亮麗」的道理。

The Teenagers

他們的歌詞寫著:「我願意賣掉媽媽,只求與妳(史嘉蕾嬌韓森)迷失在東京」;他們的MV模仿【愛情不用翻譯】開場史嘉蕾僅著內褲的經典畫面;他們大唱男生只想上床女生只想戀愛的矛盾情結…這幾個毛頭小子叫做The Teenagers,新專輯《Reality Check》尚未發行,便藉著一首單曲<Starlett Johansson>紅遍舞池、溢出無數混音版本。不過請別誤會,這由主唱Quentin Dalafon、吉他兼效果器操盤手Dorian Dumont與貝斯手Michael Szpinner合體的法蘭西三人組所彈奏的,卻是最愉悅快樂的Electro Pop標本,把玩著Synth Pop、Twee Pop與Disco Punk滋味,彷彿The Jesus and Mary Chain帶電版的盯鞋夢幻,吸納著The Postal Service、Pet Shop Boys的甜美合成器,以及Justice、CSS、tHe pEneLOpe[s]一掛的硬地跳舞風潮,堪稱今年最受矚目的爆紅新團!

從小看【飛越比佛利】等垃圾美國節目長大,The Teenagers靠貼在MySpace的機車留言串連成歌詞,每首歌幾乎都是先唸白後配唱,恣意嘲諷的生活化姿態,顯然深受肥皂劇殘害。《Reality Check》一開場的<Homecoming>快板短削著電吉他,簡單的泡妞故事男女對唱,啦啦隊隊長說著戀愛多美好,男生卻只想著性愛有多棒…(限制級歌詞請看內附歌本);<Starlett Johansson>雖然把Scarlett Johansson中的c改為t,卻赤裸明白的大喊愛死史嘉蕾嬌韓森,把她的電影【愛情不用翻譯】迷失東京的橋段、前男友喬許哈奈特通通牽扯進來,根本是史嘉蕾短版自傳,愛慕之心甜蜜又浪漫。此外,<Feeling Better>不但大唱團名「The Teenagers」,還取用了New Order成名作、【凡爾賽拜金女】配樂<Ceremony>吉他片段,聽來煞是過癮!在The Teenagers的少男浮華世界,青澀害羞不是唯一基礎,幽默趣味才是第一指標!

Hello Saferide ,Maia Hirasawa,何欣穗

兩個來自瑞典的可愛女生Hello Saferide和Maia Hirasawa,
將帶著他們獨特的音樂,於4/12在The Wall舉辦一場演唱會,
要跟我們台灣自己優秀的創作歌手ciacia何欣穗同台,
各唱各的,卻又風格接近!

混在一起,精彩可期!


時間:2008/4/12 20:00

Eight Legs

專輯介紹:

這張的封面是黑色的背景和一個有八條腿的骷髏。其實它早在07年的9月就率先在日本發行了,日本版的封面是4個人.

Eight Legs由 主唱Sam Jolly/鼓手Jack Garside/貝斯手Adam Neil/吉他手Jack Wharton 四人組成.是只激情又
充滿活力的新潮流朋克樂隊.說他們天生就該進娛樂圈一點都不為過,時尚的裝扮,動聽瀟灑的歌曲,恐怕又將成為許多年輕
人的偶像。不過說實話,與前面兩張CDS的驚豔相比較,這張專輯的整體程度就有點遜色不少。開場Wear That Shirt的硬
朋架勢差點讓我有點受不了,對於我來說,主唱的聲音還是適合Blood Sweat Tears,These Grey Days這樣的優美節
奏,雖然那種與節奏不和諧的聲音會讓人感到有點奇怪,但是Eight Legs卻駕禦的相當不錯,年輕就是資本,想走何種風格
由自己作主

Between The Buried And Me

來自北卡的多元化樂隊Between The Buried And Me成立於2000年,Prayer for Cleansing解散後,主唱Tommy Rogers 和吉他Paul Waggoner找到Jason King (bass)、Mark Castillo(drum)組成新的樂隊,樂隊受math rock、heavy metal、post-hardcore影響比較大,在2002年推出同名專輯,反響不錯。可惜專輯出完後Jason King和Mark Castillo離隊,補充了Dusty Waring、Dan Briggs和Blake Richardson,並在2005年在製作人Jamie King製作下發行了樂隊最成功的專輯《Alaska》。2006年他們再接再厲發行cover album的致敬專輯《The Anatomy Of》。METALLICA-Blackened、QUEEN-Bicycle Race、 PINK FLOYD-Us and Them、PANTERA-Cemetary Gates等均被他們重新演繹。

Lonely Drifter Karen

2008-03 -15 Lonely Drifter Karen-Grass Is Singing

Leigh Nash

Leigh Nash是格萊美提名Sixpence None The Richer樂團的女主唱,多數人都不知道這支樂隊,但多數人都知道那首甜過布丁的「KISS ME」。女主唱Leigh Nash清新可人,一如既往的帶來藍天白雲好心情。這是Leigh Nash單飛後的首張個人專輯,由Sarah McLachlan的製作人Pierre Marchand一手 打造,除了一貫的甜美可愛,當上全職媽媽的Leigh Nash還多了幾分成熟的韻味。Leigh Nash的歌聲如一股清泉,在繁華鬧市中細細地流淌著,給你帶來最清新的空氣!

Alan Jackson

Alan Jackson是繼Garth Brooks之後,90年代最著名的鄉村音樂男歌手,
他完整的繼承了80年代的新傳統主義運動。
這位倍受歌迷喜愛的鄉村男歌手謙虛而樸實,他擅長自己創作並演唱歌曲,唱法樸實自然,音樂富有深意,他一共擁有著20多首冠軍單曲以及更多的前十名單曲。

1958年10月17日,Alan Jackson出生於美國佐治亞州的一個名叫Newnan的小鎮。他最早的音樂歷程是從教堂開始,在他很小的時候,他就開始在教堂唱歌,回到家中,也是歌興難收。

當他十幾歲的時候,他就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鄉村二重唱團體的一員。在他離開學校以後,他和高中時的戀人,一位漂亮的空姐Denise結婚。迫於生計,在80年代初期,他停止了音樂生涯,成為了一名汽車銷售員,而且還擔任過建築工人和鏟車司機這樣的工作。

直到有一天,他的妻子Denise遇到了著名的鄉村音樂明星Glen Campbell。 當Denise把丈夫的幾盤磁帶遞到Campbell的手裡的時候,一切都改變了。

Campbell把Alan Jackson帶到了自己的唱片公司,就這樣Alan Jackson來到了鄉村音樂的“聖地”納什維爾(Nashville)。

然而在Campbell的公司,Alan Jackson得到的只是更多的鍛煉和提高,白天工作的他只是在晚上才參與一些唱片的錄制工作。1989年,Alan Jackson終於以歌手的身份簽約Arista唱片公司,這時的他已經過了而立之年。 

1990年,32歲的Alan Jackson終於發行了第一張個人專輯《Here in the Real World》,白金的唱片銷量和四首前五名的單曲,很快使這位老新人成為人們注意的對像。

當1991年第二張專輯《Don't Rock the Jukebox》發行的時候,Alan Jackson已經成為了明星級的人物,在這張專輯中誕生的幾首冠軍單曲中,許多都已成為了Alan Jackson的代表作。在這以後他還被邀請參與了Randy Travis的專輯《High Lonesome》的歌曲創作,這使得Alan Jackson的名字更進一步的為人所知曉。

1992年,Alan Jackson發行了他最為著名的專輯《A Lot About Livin' (And a Little 'Bout Love)》,這張專輯把他帶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一時期,Alan Jackson在鄉村音樂界成為了最為頂尖的歌手之一。

1993年他發行了短暫退休以前的最後一張專輯《Honky Tonk Christmas》。 在經過了一年的短暫休息以後,1994年和新專輯《Who I Am》一起,Alan Jackson又重新返回了音樂界,並且新專輯的銷量依然沒有絲毫影響,連續兩周成為鄉村專輯的冠軍!並且從中誕生了四首冠軍單曲!

1995年,發片僅僅5年的Alan Jackson發行了第一張精選集《The Greatest Hits Collection》,這張收錄了Alan Jackson此前所有金曲的專輯僅僅一年時間,銷量就超過三百萬張!隨後,Alan Jackson的專輯風頭越來越強勁,1996年的《Everything I Love》在鄉村專輯榜上取得了四連冠的成績!

1998年的《High Mileage》則不僅在鄉村專輯榜上名列榜首,而且還在Billboard 200專輯榜上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績,此前他的專輯曾經有四次達到過第五名的位置。

在1999年的《Under the Influence》和2000年的《When Somebody Loves You》兩張同樣成功的專輯之後,

2002年的專輯《Drive》把他帶向了事業的頂峰,這不僅是他的第七張鄉村冠軍專輯,也是他第一次站在了Billboard 200專輯榜的塔尖上!

Venke Knutson

繼Lene Marlin後又一來自北國的純美音樂精靈。2004年的挪威樂壇音樂一個美少女
而充滿驚喜。Venke Knutson,這個出生於挪威南部小鎮的女孩,
音樂世家的背景賦予了她令人羨慕的音樂才華,美國的成長經歷激發了她的靈感和天賦,
使她 從一相懵懂的躺在草地上看星星的女孩成長為一個熱愛音樂的才女。
音樂對於她來說是一個事業而 推出了自己的處女大碟《Scared》其中她
包攬了大部分的創作,與制作人和吉他手一起精心打造出 一張搖滾風味十足的精彩專輯。
Venke Knutson那慵懶略帶嘶啞的嗓音,靚麗的外形和精妙的音樂迅 速征服了歌迷,
勇奪2004年挪威銷量排行榜第一的位置。其中三首主打歌“Panic”,“Scared”
和 “Kiss”作為單曲單獨發行,均進入了銷量排行榜的前十位,而“Kiss”
更是穩坐電台播放率第一 的位置。這位來自北歐的搖滾精靈將用音樂與你對話,
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動,為你呈現一個精彩的 音樂世界。

2008年3月25日 星期二

Deerhoof

從噪音搖滾(Noise Rock)叫囂自己美學的時代走出來,你會發現"大黑"(Big Black)樂隊的一句真理在之後的20年裏都得到了應驗。主將史蒂夫•阿爾比尼(Steve Albini)說:
"那些玩噪音的瘋子其實是最懂得旋律的人,所以他們才敢把美好的事物通過撒旦的嘴講出來。
"這話很好的說明了他身後的那些愛徒,
從"小妖精"(The Pixies)到"涅槃"(Nirvana),一代又一代的大功率搖滾明星像傳遞接力棒一樣地繼承著這一真理。


  來自三藩市的"鹿蹄"(Deerhoof)樂隊是噪音實驗室裏最聽話的學生,這支創辦於1994年的實驗團是美國西海岸新派噪音音樂的代表。

樂隊最初只是一個臨時的2人組合,兩個年輕人創建樂隊完全是因為他們都是"大黑"樂隊的歌迷,

在1995年"鹿蹄"的首張EP《伍德女士的歸來》(The Return of the Wood M'Lady)中,你可以聽到很多源于"大黑"的經典套路。

後來吉他手離開了樂隊,而擔任鍵盤和鼓手的葛列格•薩尼爾(Greg Saunier)則找來了新的成員組成了完整的"鹿蹄",從而豐富了音樂上更多的可能性。


  《4個跑者》(The Runners Four)是樂隊在Kill Rock Stars公司發表的第6張專輯,而它的題目講的正是樂隊現在穩定的4人結構。

你看他們就像4個努力奔跑的人一樣,連續4年都有佳作出手。在這剛剛發佈的新一輯中,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女主唱松崎裏美(Satomi Matsuzaki)的可愛嗓音,

這就是"鹿蹄"與眾不同之處,我們聽到的來自這支獨立團體的噪音搖滾像個清純的小惡魔。

松崎裏美的聲音和樂隊的失真音色搭配在一起的感覺就像奈良美智筆下"憤怒的娃娃",這是一種渴望被關注的眼神。

而來自"音速青年"(Sonic Youth)吉他手瑟斯頓•摩爾(Thurston Moore)的評價則更為直接:"他們是一支優秀的吉他搖滾樂隊,我喜歡他們溫和的噪音,當然大家都知道,最幸運的是他們找到了一個如此有特點的女主唱。"


  囊括了20首長短不一的歌曲,在專輯《4個跑者》中,重點推薦一首模仿"披頭士"在《左輪手槍》(Revolver)時期

The Raconteurs

White Stripes好像前不久才結束巡迴, Jack White同時也已經和The Raconteurs的夥伴開始製作新專輯了,這種停不下來的天才真是太恐怖了!更恐怖的是,(為了防止leak)Consolers of the Lonely發行的消息上禮拜才曝光,專輯今天(3/25)發行,這年頭大家都喜歡搞個震撼彈.自從第一張專輯的old school vibe廣受歡迎,Raconteurs也不再被純粹視為"Jack White的side project",這次Consolers of the Lonely一開始的title track更是猛烈的把聽者拉回到80年代的Hard Rock時期,不過背景卻是60年代的Blue;Jack White是個很會製造氣氛的說故事者,The Raconteurs獨特又好辨認的聲音當然部分也要歸功於Jack White時而尖銳弔詭,時而嘲諷的嗓音(當然也不能忘了Brendan Brenson啦). 這是張喜歡hard rock或是blue rock的人不能錯過的專輯.


The Raconteurs (also known as The Saboteurs in Australia), are a rock supergroup, featuring four members previously known for other musical projects: Jack White (of The White Stripes), Brendan Benson, Jack Lawrence (of The Greenhornes and Blanche), and Patrick Keeler (of The Greenhornes).

The album was mastered and completed in the first week of March. It was then taken immediately to a vinyl pressing plant. Then to a CD pressing plant. Then preparations to sell it digitally began. March 25th became the soonest date to have it available in EVERY FORMAT AT ONCE. The band have done no interviews or advertisements for this record before this announcement

Sigur Ros

席格若斯樂團.看不見的.家鄉【精裝雙碟盤】 / SIGUR ROS.HVARF/HEIMSIGUR ROS.HVARF/HEIM
50999 502566 24(預計11/09發行)

★ 第四張全新大碟,最靠近村上春樹小說「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裡的想像音景

★ 英國EMPIRE帝國雜誌★★★★高評「今年最美的視聽經驗!」

★ i-D:「不論你是不是他們的樂迷,都會讓人起了滿身的雞皮疙瘩」

★ Dazed & Confused:「不可思議的美!」


1997年,席格若斯(Sigur Ros)推出首張處女大碟《Von》,改寫了世人制式聆聽音樂法則。

10年後,席格若斯在我們缺乏想像力的音樂年代中,獻上該團第四張創作大碟,長達71分鐘的雙CD作品。包括了3首全新作品,8首重新演繹風格曲目,讓樂迷體驗該團成軍十年來,仍具不斷開發新奇聽覺趣味的誠意。

這次發片同時,也發行紀錄片《聽風的歌》,紀錄了該樂團2006年夏天在冰島為期兩週的演出行程,許多歌曲在這段旅程中以不插電的方式收錄在CD 2中。

CD 1中的開場首曲〈Salka〉前奏響起,Jon Thor Birgisson那超乎常人的高八度音色聲線,配上他們長期伴奏團隊Amiina協力管絃樂部份,那道幻夢霧茫的音樂質感立即讓歌迷頓入冰島低溫壯麗景致中,一種與世隔絕,與世上眾多樂團能有顯而易見的區隔性。

次曲〈Hljomalind〉從首曲激情結尾後擔任了起承轉合的角色,開場以恬靜的吉他聲緩慢道來,Jon Thor Birgisson儘管想飆高音,但似乎刻意壓了下來,不讓首曲的激情一股腦地放送到第二軌來。
第三首〈I Gaer〉開場帶著甜蜜而懸疑的鍵音,副歌時則急速飆歌,前三首的音樂情緒之飽滿,讓人處在夢遊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的國度中。

後面兩軌〈Von〉與〈Hafsol〉則是選自處女專輯《Von》之中,來不及參與席格若斯首張珍貴大碟的樂迷能一飽耳福。
第五曲〈Hafsol〉前奏長達1分半全無人聲,Jon Thor Birgisson的歌聲端正地像唱吟歌劇,比較不像之前用唱搖滾般的技巧,接著到6分50秒時,絃樂的拉扯火力全開,和吉他、貝斯、鼓聲交織成一片吵雜的激昂旋律,彷彿是進行曲般的澎湃情緒,最後一分鐘中時則又回歸平淡,好讓和CD 2的首曲〈Samskeyti〉的寧靜開場節奏得以接軌。

當然,在第42秒時傾倒出來的寂寞琴音,那般動人的極簡旋律中,特別容易勾起你早已釋懷的淚,曾經屬於失憶的蒼海桑田,都是成了不堪回首的誓言。

席格若斯的音樂,總是那麼輕易地解析這些曖昧情緒,在這套雙CD,11首曲子中,送上一首首溫柔碎心的曲子,是所有嚮往北歐風情與後搖滾樂迷們該擁有的年度大碟。

Goldfrapp

冰金樂團.幸運樹【航空豪華影音精裝版】 /
GOLDFRAPP.SEVENTH TREE 【Deluxe CD&DVD Edition】 GOLDFRAPP.SEVENTH TREE
50999 518302 29 (預計03/14發行)
★ 英國水星音樂獎、美國葛萊美獎相繼提名肯定,英國最冷豔動人的雙人電音組合,2008年第四張返璞歸真Chill-Out浪漫鉅獻

★ 卸除浮華奪目的裝扮,極簡無瑕的樂器舖陳,清亮透明的動人聲線,英倫迷幻民謠與加州陽光的動人邂逅

★ Twisted Ear搶先四顆半星頂級讚譽;英國權威音樂雜誌Q ★★★★熱情推崇

★ 航空進口CD+DVD豪華限量版,加贈精巧手繪歌詞本、絕美海報、超質感寫真卡,歐規PAL DVD收錄訪談音樂短片與〈A&E〉音樂錄影帶


Goldfrapp曾經如此神祕低調,在她性感冷豔的外表下,卻又同時透出優雅浪漫的動人神韻。
女主唱Alison Glodfrapp過去先後受邀為Tricky、Orbital獻唱,1999年她與音樂製作人Will Gregory巧遇,兩人相互試探彼此在音樂、文學、電影與藝術上的喜好。

Will前衛的音樂品味與紮實的音樂底子,讓Alison得以更進一步探索自己的嗓音。2000年兩人以Goldfrapp為名,發表首張專輯《Felt Mountain》,當中宛如電影配樂般的鬼魅氣氛與不食人間煙火的幽幽情懷,讓她們風光入圍2001年的水星音樂獎(Mercury Prize),以首張大碟一戰成名。

2003年的《Black Cherry》,藉由流行電音元素,拼貼出一幅讓人賞心悅目的復古Electro風情畫,一大票反應不及的專業樂評,卻同樣心悅臣服讚不絕口。

相隔兩年後,Goldfrapp一如嬌貴的孔雀開屏炫耀,在她們第三張專輯《Supernature 》中,Alison駕馭著一匹雪白神駒,伴著鏡球炫目的光影變化,疾速馳騁於五光十色的舞池之中。

《Supernature 》發行首週,便空降英國專輯榜亞軍,更獲得2007年葛萊美獎「最佳舞曲專輯」與「最佳舞曲錄音」兩項提名肯定。

Goldfrapp是少數能同時搞定另類與主流樂迷的電音組合,五年內發表三張截然不同的正式專輯,Trip Hop、Down-Tempo、流行電音樂迷分別對她們抱有不同的期待,紛紛想要窺探Goldfrapp的真實面目,迫不及待地猜測她們可能前進的方向,深怕自己一個不小心脫隊落單。

Goldfrapp第四張全新專輯《Seventh Tree》,在製作與籌備上所耗費的時間,堪稱歷年之最。

在這段期間裡,Alison的夢中曾出現一株美麗脫俗的樹,枝幹上還出現 7 這個數字,粗枝大葉的它,竟然一如水草般地輕輕擺盪搖曳,她與Will決議以這個夢境,做為專輯命名的根據。雖然上張專輯為她們帶來莫大的商業成就,但Goldfrapp的心思卻全繫在那夢中才有的世外桃源。

遠離縱情靡爛、夜夜笙歌的城市生活,兩人轉赴位於鄉野深處的私人錄音室,投身由蟲鳴鳥叫所譜成的自然樂章中。
〈Clowns〉以簡單純淨的吉他伴奏開場,
彷如在知心好友的陪伴下,圍著營火自彈自唱,這正是《Seventh Tree》的創作藍圖。

根本不諳吉他演奏的兩人,此次特別找來多位優秀樂手跨刀助陣:

〈Road To Somewhere〉中有古董級的鋼弦豎琴,營造出彷如印度西塔琴的迷幻音效;
〈Eat Yourself〉以60年代的玩具樂器為噱頭,Alison的吟唱也染上濃厚的復古氣味;
〈Little Bird〉後段高潮之處則猶如Cocteau Twins還魂上身;首波主打單曲〈A&E〉空靈飄渺卻又流行悅耳;
〈Cologne Cerrone Houdini〉,以淒絕攝魄的絃樂貫穿全曲,再現Goldfrapp過往的金字招牌;
〈Caravan Girl〉則是全碟最為繽紛熱鬧的作品,歌詞一如多數作品,敘述逃離現狀,探索未知領域的主題。
很多人認為,以電子合成器為創作基礎的Goldfrapp,在詞曲創作上,無法與一般樂隊相提並論。

返璞歸真的《Seventh Tree》打破了這個迷思,正如Goldfrapp以「英倫迷幻民謠加上加州陽光」來形容,這是一張讓人心醉神迷的 Chill-Out 傑作。

不必費心揣摩Goldfrapp的心境或是真實樣貌,美麗的事物通常讓人捉摸不定,身為Goldfrapp的支持者,只管由衷地讚嘆崇拜。


航空進口CD+DVD超豪華限量盤,不惜血本加贈精巧手繪歌詞本、絕美海報、超質感寫真卡。歐規PAL DVD收錄風格十足迷幻的製作訪談音樂短片與〈A&E〉音樂錄影帶,
跟著Goldfrapp潛入森林最深處,追尋那株讓人屏息的神奇巨樹,沐浴在透過枝葉灑落的金色陽光中,發一個奇幻卻溫暖的動人白日夢。

Tom Baxter

湯姆巴克斯特.天空彈跳 /
TOM BAXTER.SKYBOUNDTOM BAXTER.SKYBOUND
50999 206667 29 (預計03/14發行)

★ 媲美戴米恩(Damien Rice)的俊俏才子,英倫樂壇2008年最不容忽視的抒情詩人,第二張個人創作大碟
★ 大膽揉合西班牙風情、優雅弦樂、誠摯溫暖的嗓音,近幾年來最動人的情歌大補帖
★ 天才樂手Jeremy Stacey
(Sheryl Crow, Echo and the Bunnymen, Zero 7,
Eurhythmics, Aztec Camera, Charlotte Gainsbourg)傾力共同監製
★ 收錄英國榜Top 9熱門情歌 / 電影《求愛馬拉松 Run, Fatboy, Run》原聲帶插曲〈Better〉


Tom Baxter出生於英格蘭東部的 Suffolk,但他卻在英格蘭西南端的Cornwall長大。Tom Baxter的雙親是當地知名民謠樂手,他自小便常常與父母四處巡迴演出,兄弟倆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分別學了鼓、吉他等不同樂器,並以玩票心態自行組團練唱。
19歲時Tom Baxter前往倫敦,在當地音樂學院求學,畢業後他放棄穩定的工作機會,選擇四處駐唱表演,從中磨鍊自己的台風與創作,雖然辛苦,他卻樂在其中甘之如飴。2004年5月他發表個人首張同名EP,作品贏得一致好評,獲得主流唱片公司青睞的他,進而在同年10月發表首張正式專輯《Feather and Stone》。

首張專輯雖然沒有取得巨大的商業成就,但透過樂迷口耳相傳的力量,Tom Baxter這個名字,已成為部份耳尖樂迷搜羅私藏的目標。
2007年他與原唱片公司解約,再次以獨立樂手的姿態,在自行創立的廠牌Sylvan Records下,著手錄製個人第二張專輯。最後Tom Baxter選擇了EMI集團旗下子公司Charisma,決定借助EMI發達的全球行銷通路,發表他個人第二張創作大碟《Skybound》。
當中首支主打單曲〈Better〉,在2007年12月搶先面市,除了被眾多樂評譽為近年少見的優質情歌,並且成功跨海打入美國市場。美國經典喜劇影集《六人行 Friends》主角大衛薛莫(David Schwimmer),首部執導的電影作品《求愛馬拉松 Run, Fatboy, Run 》,便在其電影原聲帶中特別收錄這首作品。

《Skybound》這張專輯,只利用Tom Baxter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在其它樂手的協助下錄製完成。本張作品由Tom Baxter與德高望重的音樂人Jeremy Stacey共同監製,Jeremy Stacey過去合作的對象,皆是Sheryl Crow、Echo and the Bunnymen、Eurhythmics、Joe Cocker、Aztec Camera、Black Crowes之流的搖滾巨星,在他的協助下,Tom Baxter亦激發出前所未見的音樂潛能。
〈Tell Her Today〉巧妙地揉合西班牙音樂元素與優雅弦樂,在浪漫氣氛下,Tom Baxter做出一番扣人心弦的激情告白。
專輯中半數以上的歌曲,長度都超過6分鐘,徹底展現Tom Baxter出色的編曲能力。以〈Icarus Wings〉為例,讓聽者猶如經歷一次情感三溫暖;

專輯同名單曲〈Skybound〉在蒼涼中開始,叨絮的吉他、浪漫的弦樂與輕妙的鋼琴彼此交纏,最後在奔放狂歡後的寂寥中緩緩結束。

配合此張專輯問市,Tom Baxter亦針對碟內10首歌曲,分別完成10幅獨立畫作,而這些在專輯內頁中可以看到的畫作,還曾經選在倫敦當地畫廊展出,獲得廣大迴響並在極短的時間內全數賣出。

本張專輯內的10首歌,讓人不自覺地露出幸福洋溢的笑容,雖然大部份的台灣樂迷,無緣親自領略Tom Baxter的現場魅力,卻也不難體會,為什麼在他的演唱會上,總是有瘋狂的女性歌迷,公開在演唱會上激動地向他求婚。音樂是傳達情感的媒介,這次Tom Baxter投注了所有心力,而這個喧鬧的世界,又怎麼能夠忽略這個撫慰人心的聲音?

Small Sins

小罪犯樂團.七上八下 /
SMALL SINS.MOOD SWINGS
★ 加拿大十項全能天才樂手Thomas D’Arcy的音樂實驗派對,個人樂隊第二張概念專輯
★ 美國Post Rock頂尖樂手John McEntire (Tortoise、The Sea and Cake、Gastr Del Sol)全碟混音助陣
★ 與Scissor Sisters、The Kooks、Radio 4、The Little Ones美國共同巡演後,激盪而來的甜美電味搖滾新體驗


本張《MOOD SWINGS》是加拿大多倫多樂隊Small Sins的最新創作專輯,開場歌曲〈I Need a Friend〉,以扭曲顫動的電子節拍先聲奪人,

身為樂隊創作核心的Thomas D’Arcy唱著:「If you give me the gun, Well I'll shoot myself in the foot.」,
這番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自殘告白,應該嚇壞不少初識他們的樂迷朋友。

Small Sins最早只是專屬於Thomas D’Arcy的一人樂隊,來自多倫多的他,過去曾待過當地獨立樂隊The Carnations,當時他肩負主唱與貝斯手雙重身份。

2000年他為了取得絕對的創作自由,毅然離開The Carnations,精通多項樂器的Thomas D’Arcy,先是以The Ladies and Gentlemen為名,利用一年左右的時間,隻身走訪多倫多各個角落,一邊創作一邊錄音。當接獲現場演出邀約時,Thomas D’Arcy便會運用他的人脈關係,尋找能夠相互配合的樂手,讓The Ladies and Gentlemen以一個完整樂隊的姿態登臺。

2005年Thomas D’Arcy完成首張專輯《Small Sins》,他們在美國大型音樂節SXSW的精采表現,讓驚為天人的廠牌Astralwerks如獲至寶,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他們納為旗下樂隊。

最後因為團名註冊問題,The Ladies and Gentlemen正式更名為Small Sins,《Small Sins》因此成為他們2006年在全球發表的處男專輯作品,在加拿大則是改名後重新發行的首張正式大碟。

過去Small Sins不論在舞臺或是宣傳照上總是一身雪白,首張專輯的封面設計也留上一大片空白,Small Sins的音樂帶著甜美電味,搭配上Thomas D’Arcy輕柔飄盪的嗓音,尤其溫順悅耳。

先前與Scissor Sisters、The Kooks、Radio 4、The Little Ones共同在美國巡迴演出的經驗,讓耳濡目染的Small Sins更具搖滾氣息,也改變了過去由Thomas D’Arcy獨掌創作大權的樂隊結構。
這次先由Thomas D’Arcy獨立寫下歌曲,再透過現場演出激發全新靈感,並以完整樂隊的模式改良修正,最後再請團員個別為成品添附細節。

《MOOD SWINGS》由全才Thomas D’Arcy獨立監製,專輯中大部份的樂器演奏亦不假他人之手,
本次他特別禮聘美國Post Rock著名樂手John McEntire負責專輯混音工作。

同時身兼Tortoise、The Sea and Cake、Gastr Del Sol多個樂隊成員的John McEntire,讓Small Sins揮別過去那張蒼白迷茫的臉孔,經由他的巧手混音潤飾,Small Sins呈現出與先前截然不同的動人風貌。

本張專輯中的多數歌曲都圍繞著「槍」這個概念,然而Small Sins卻非熱愛槍械的狂熱份子,相反的他認為上膛的武器讓人焦慮不安。

與其說《MOOD SWINGS》像是專輯封面上的那把極具攻擊性的手槍,不如形容它是愛神丘比特的箭,讓人全心全意愛上那帶著甜美電味的絕妙搖滾!

Vhs Or Beta

VHS或BETA .千載難逢 /
VHS OR BETA .BRING ON THE COMETS

50999 502473 25 (預計03/14發行)
★ 美國肯塔基州混種樂隊,成軍10年音樂風格轉捩點,第三張2007年創作專輯
★ 爽朗流暢的悅耳旋律,帶著復古的搖滾氣質,又不乏若隱若現的電子節拍點綴潤飾
★ Urb、Boston Globe一致給予★ ★ ★ ★ 等級讚譽推薦

Urb:「他們從未失去融合流行音樂與舞曲節拍的完美能力!」
Boston Globe:「主唱溫暖純真的嗓音,以讓人熟悉的電子Disco點綴融合,值得一聽!」

1997年混種樂隊VHS OR BETA在美國肯塔基州最大城市路易斯威爾(Louisville)成軍,一路走來他們始終勇於挑戰一般聽眾對於音樂的分類。

而影響VHS OR BETA最深的音樂組合,很多是來自歐洲大陸,
像是Daft Punk、Dimitri From Paris等經典舞曲團體,Disco曲風就他們的音樂創作,也是不可或缺的養分。

此外他們的音樂同樣深受美國獨立搖滾與日本噪音美學影響,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一般樂評,總愛以Dance-Punk來形容他們的音樂。

2002年他們自資發行樂隊首張專輯《Le Funk》,雖然引起部份樂評注意,但是他們卻未能一舉衝出地下躍上主流樂壇。

VHS OR BETA隨後於2004年發行的第二張專輯《Night on Fire》,展現他們更加成熟洗鍊的音樂風格,更加強悍的搖滾風格,與始終鮮明舞曲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有人說他們以搖滾樂隊的姿態進軍舞曲領域,也有人說他們是深具搖滾精神的舞曲組合,總之他們的第二張專輯獲得廣大媒體一致好評,VHS OR BETA自此聲名大噪。

專業音樂媒體Blender指出:「VHS OR BETA從一組Disco復興運動者,搖身一變成為一組最棒的搖滾新興樂隊。」而第二張專輯發行沒多久後,他們的首張專輯《Le Funk》,也在樂迷的殷殷企盼下,重新上架再次盛大發行。

第二張專輯發行後,樂隊歷經長達兩年半的巡迴演出,VHS OR BETA把心一橫,長途跋涉動身前往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爾西維爾市(Asheville),在那裡他們著手錄製樂隊第三張全新專輯《Bring on the Comets》。

這段期間原裝團員Zake Buck離團,雖然每逢登臺演出時,他們會邀請其它樂手一同加入巡迴演出,但現今VHS OR BETA的樂隊架構十分單純,
三位核心成員包括同時負責吉他與鋼琴的主唱Craig Pfunder、貝斯手Mark Palgy以及鼓手Mark Guidry。本張全新專輯由音樂製作人Brandon Mason負責混音監製,在他的協助下,VHS OR BETA比起以往都要來得悅耳動聽,

開場的簡短作品〈Euglama〉依然可見復古電音元素,然而〈She Says〉卻是再甜美流暢不過的搖滾作品,Craig Pfunder的嗓音猶如淋上一層糖霜,中段相互狂飆較勁的樂器,也可愛了起來。
〈Can't Believe a Single Word〉讓人想起英格蘭知名搖滾組合THE WILDHEARTS的早期風格。
又如Boston Globe的形容,除了那些那人忍不住隨之起舞的節拍,Craig Pfunder的嗓音與The Cure的主唱Robert Smith相當神似,不時流露出消沉拖拉的獨特表情。

〈Fall Down Lightly〉為搖滾與舞曲做了完美結合,天衣無縫不著痕跡。
〈The Stars Where We Came From〉則為將近45分鐘的動人旅程劃下完美句點,展現他們三人溫和柔美的一面。
《Bring on the Comets》滿佈爽朗流暢的悅耳旋律,俯拾皆是復古的搖滾氣質,卻又不乏若隱若現的電子節拍點綴。

專業媒體Urb、Boston Globe先後給予本張專輯四顆星等級的優質評價,歡迎樂迷朋友親臨指教。

(http://blog.roodo.com/emixe)

People Press Play

People Press Play是支來自丹麥哥本哈根的電子樂團。
三男一女的組合,個個身懷絕技。首先是音樂製作人Anders Remmer,曾先後以Future 3、System與Dub Tractor等化名於丹麥Hobby Industries、柏林City Centre Offices等實驗電音名廠底下發表作品。

Jesper Skaaning是Anders Remmer音樂上的長期搭檔,兩人除了擁有Jesper & Anders這個音樂組合之外,還合作於Future 3與System;
另外Jesper Skaaning也化名為Acustic,
在丹麥Hobby Industries、Rump Recordings等廠牌底下發表作品。

曾經與柏林聲音藝術大師Carsten Nicolai(Alva Noto)合作,因而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Thomas Knak,同時擁有Opiate、Opto等幾個音樂單位,還跨足為知名運動品牌Nike、丹麥導演Christoffer Boe電影「愛情拼圖(Reconstruction)」等製作配樂。

People Press Play陣中的女歌手Sara Savery Trojaborg,稍早才發表一首與 Tobias Wilner(Bichi)合作的作品"It Begins"於Cactus Island廠牌的合輯唱片裏;

除了擔綱主唱,亦擅長演奏鍵盤與斑鳩等樂器。

People Press Play集結了這四名來自丹麥哥本哈根的電音好手,同名新專輯即將於五月面世,由柏林電音名廠Morr Music發行。(轉)

Solar Powered People

專輯類型:Postrock/Shoegazing

專輯介紹:

來自美國加州的Solar Powered People由Tony Pennington,Justin Betham,Ryan Coscia和Douglass McKinnon組成.
四個成員都曾在不同樂隊廝混過,後來決定走到一起組了這個很棒的後搖樂隊,
07年2月發行了他們的首張同名專輯.

既不同於噪音式的Catherine Wheel,也不同於藝術化的Slowdive,
他們的音樂中流動著The Cure,Boards of Canada 等名團的身影.

專輯中低吟的吉他漫不經心的挑逗,合成器裏充滿催眠效果的含混迴響,層次分明又不會讓人覺得突兀.迷幻的音色,在逐漸加重的鼓點中上揚,飆升,又急速下沉,乾淨利落.氛圍感渲染得令人意猶未盡.

Elton John

Elton John在音樂方面獲得的第一個獎項是1958年他在皇家音樂學院比賽中獲業餘學士獎,不過到60年代早期,他告別了古典音樂而走向搖滾。
1964年他作為一名週末酒吧鋼琴手開始了自己的流行音樂生涯。
他在一支靈歌樂隊“布魯斯理論”(Bluesology)擔任了4年風琴手。1965年他創作並演唱了該樂隊第1首發行的單曲《回來,寶貝》(Come Back Baby)。

  1967年,Riginald Kenneth Dwight 改名為“Elton John”,並幸運地結識了一位傑出的詞作者:伯尼.陶平。他們兩人與DJM公司簽了3年的寫歌合同,報酬是每週10英鎊(年輕人創業都不容易啊!),同時,Elton John離開了“布魯斯理論”樂隊。
  
1968年,Elton John與陶平跳槽去了飛利浦,但在那裏兩人的合作一開始並不順利,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痛苦磨合和操練後,當年他倆才磕磕絆絆的錄製出了一張專輯,卻被唱片公司直接鎖到了倉庫裏面,從來沒有發行。
 
Elton John的第一張獲得發行的專輯《空曠的天空》(Empty Sky)最終在1969年夏天投入市場,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空曠的天空》發行10天后,Elton John的同名專輯《Elton John》錄製完畢,並且同時在大西洋兩岸發行,很快在美國打響並登上了排行榜,Elton John成功的引起了美國市場的關注,同時也贏得了評論界的好評。

這年,第一個Elton John翻唱樂隊成立,合作夥伴新增了姆瑞和奧爾森等人。從此,Elton John、姆瑞和奧爾森開始展示他們狂野古怪的音樂風格。到1972年,Elton John的唱片和演出越來越受歡迎。專輯《淌水的瘋子》爬上了排行榜第八位,同時此專輯的主打歌曲“雁鳴莊園”(Honky Chateau)高居排行榜首長達5周之久。

1973年,Elton John建立了Rocket唱片公司,在接下來的四年中。Elton John一路青雲很快成為世界頂級搖滾巨星。

在隨後的幾年裏,Elton John成為世界上最熱門的搖滾樂演出者,他在舞臺上的狂野形象得到了近似瘋狂的歡呼回應,他的演唱會一宣佈出票便會在最短的時間內脫銷。

1975年,Elton John成為自披頭士後第一個到洛杉磯道格爾體育館演唱的英國搖滾樂藝術家。

1976年,他又打破了滾石樂隊在紐約曼迪遜廣場花園的賣座率,連演7晚場場爆滿,收入超過了100萬美元(1976年的100萬美元啊!)。
  
Elton John的舞臺形象對搖滾樂的發展具有非常大的影響。隨著名氣的不斷加大,他狂熱的舞臺演出由原來的卓越莊嚴變得誇張曠野,表演服裝豔麗奇異(當然是比較英國式的奇異,不是KISS那種)卻常令樂迷們傾倒。

在Elton John的巡迴演出中,他的打扮有時猶如來自黃沙漫漫的西部的孤獨牛仔,有時候則是滿頭的金辮子配戴著官帽,就像一位消失在了傳說中的國度的將軍。

1987年1月初,他的嗓子出現問題,當時盛傳可能是咽喉癌,這無論對於Elton John本人還是熱愛他的歌迷都是很嚴重的一個打擊。
Elton John甚至已經為最終告別歌壇開了一系列的告別演唱會,在結束了澳大利亞悉尼那一場後,他動了手術,感謝上帝,雖然他們從Elton John的聲帶上切下了不少腫塊,但也最終排除了癌變的可能性,世界總算沒有過早的失去一位優秀的歌手。然而,醫生還是勸他至少停止唱歌1年。

1992年,在死亡威脅的邊緣走過一遭的Elton John設立了以自己名字“Elton John”命名的愛滋病基金會,同時宣佈把自己所有的單曲版稅捐獻給該基金會以供愛滋病研究治療之用。

1990年對於他來說是個吉祥之年,專輯《與過去同眠》售出了100萬張,首次奪得白金唱片獎。同年,愛爾頓.約翰推出了專輯《一個人》(The One),在美國排行榜獲得第8名並成為雙白金唱片,這也是自他的《藍色移動》(Blue Moves)以來最成功的唱片之一。

1994年, 迪士尼公司推出了他們最受人稱道的重量級動畫片《獅子王》,同時請Elton John為這部史詩化的動畫片創作了主題歌“今夜你是否感覺我的愛”(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和“生生不息”(Circle Of Life),再一次讓他的歌聲響徹全球。

1997年,為紀念英國傳奇式的王妃戴安娜,Elton John重新改寫並演唱了自己的 “風中之燭”(這首歌他本來是獻給瑪麗蓮.夢露的),使他又一次成為全球耀眼的明星。

你應該知道的20件Elton John佚事

  1.Elton John 原名Riginald Kenneth Dwight,1947年3月25日出生於倫敦近郊一個叫“Middlesex”的地方。4歲就開始學鋼琴的Elton John,在11歲的時候獲得了英國皇家音樂學員的業餘學士。

  2. Elton John 的第一份職業是,週末在Northwood Hills 旅館當鋼琴演奏,工資為每晚一英鎊外加小費。

  3.Elton John的名字來自他當年在“布魯斯理論Bluesology”樂隊的一個夥伴,薩克斯手Elton Dean,至於他為什麼會看中“Elton”這個名字,從來沒有任何官方解釋。

  4.Elton John 與天才詞作者,他音樂上的搭檔伯尼的第一次合作是1967年11月,在Long John Baldry's 的專輯“Let The Heartaches Begin”B面的一首歌:“Lord You Made The Night Too Long”是由二人作詞作曲的。

  6.1969 年6月發行的“Empty Sky”是以Elton John的名字發行的第一張大碟。當時的製作費用是7000英鎊。

  7.最稀有的一張有Elton John出現的專輯是1969年的“The Bread & Beer Band”相信目前僅存一張拷貝!在Record Collector 網站上的開價是2000英鎊。

  8.1970年8月25日是Elton John在美國開第一場演唱會的日子,地點是在洛杉磯,當時的觀眾裏有Quincy Jones,the Beach Boys的 Mike Love 等人。

  9.1974年11月28日在麥迪森廣場花園John Lennon與Elton John同台演出,那是John Lennon最後一次的公眾演出。

  10.1976年5月7日, Elton John成為繼The Beatles之後唯一的一位被收藏入杜莎夫人蠟像館的搖滾明星。

  11.在美國大受歡迎的Elton John於1977年10月在麥迪森廣場花園成為以搖滾歌星身份被記入名人堂的第一人。

  12.Elton John人送外號“血拼王”,因為他購物實在是太瘋狂了!光眼鏡就有2萬副,衣服更是多到嚇人,1997年一場慈善義賣會,他捐出1萬件衣服,總值達400萬美金!

  13.1990年開始,Elton John把他在英國發行的所有單曲的版稅所得都捐贈給愛滋病治療機構,1992年開始,在美國的這些收入也開始加入進去。

  14.Elton John透露將拍攝以自己生平為藍本的傳記電影,而他認為最適合扮演年輕時候的自己的人是美國當紅歌手,“超級男孩”組合前任主唱,小甜甜的前任男友,卡梅隆迪亞茲的現任男友:Justin Timberlake。

  15.1998年,Elton John 正式被授勳為“Sir Elton John”。

  16.2001年格萊美頒獎禮上,Elton John與著名說唱歌手(同時也是個著名的極度鄙視男同性戀者的歌手)同台演唱,令很多支持Elton John的同性戀者大感震驚和失望。

  17.2002年,最新加盟賭城演出的Elton John,身價就竟然更高:Elton John以5400萬美元的酬勞,在凱撒皇宮開300場演唱會。

  18.2003年,英國影星休葛蘭與一名商人聯手以39萬英鎊天價,搶下與艾爾頓強及男友共進晚餐的機會,堪稱英國史上最昂貴的一頓晚餐。這次拍賣會艾爾頓強共募了93萬英鎊。

  19.2004年初突然有消息傳說Elton John將與他的同性愛人David Furnish結婚!不過在24小時之內Elton John就出面闢謠說:“我和大衛都是同性戀結婚的擁護者,不過我們並沒有決定要近期舉行婚禮。”

  20.Elton John曾獲得35張黃金唱片,25張白金唱片,唱片全球總銷量已經超過1億5千萬張了!

 Elton John十大金曲館

  1、1966年 《I've Been Loving You Too Long》

  是Elton John歌唱生涯中的第一張單曲,引起了美國市場的注意。

  2、1970年 《Your Song》

  一曲“Your Song”使Elton John一炮而紅,揭開Elton John“世界搖滾界傳奇人物”的序幕。

  3、1972年 《Honky Chateau》

  作為專輯《淌水的瘋子》的主打歌曲,高居排行榜首長達5周之久,使得Elton John名聲鵲起。

  4、1973年 《班尼和“噴氣機”》

  最暢銷的專輯《再見,黃色的磚路》中最走紅的歌曲,上榜後榮登冠軍寶座,幫助Elton John成為世界上最熱門的搖滾樂演出者。

  5、1983年 《I Guess That's Why They Call It The Blues》

  第一次引退後複出再戰十年的開山之作,居排行榜第四位。

  6、1984年 《Sad Songs》

  位居排行榜第五,開創Elton John的流行歌曲系列的新紀元。

  7、1988年 《I Don't Wanna Go On With You Like That》

  榜上排名第二,是Elton John歌唱生涯中最優秀的代表作之一。

  8、1990年 《與過去同眠》

  專輯《與過去同眠》售出了100萬張,Elton John憑藉這張專輯首次奪得白金唱片獎。

  9、1994年 《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為動畫片《獅子王》(Lion King)作曲並演唱的原聲唱片銷售了1000萬張以上,歌曲本身還榮獲了奧斯卡、金球獎、格萊美等多項大獎。

  10、1997年 《Candle In The Wind》

  為悼念英國王妃戴安娜,自彈自唱改寫的《風中之燭》傳遍了全球。成為樂壇歷史上最熱銷的單曲。

Crystal Castles

專輯類型:Electronic

專輯介紹:

“世界上能動能靜並且最激動人心的樂隊”當下非CYRSTAL CASTLES 莫屬了。

這支來自加拿大多倫多的電子樂隊為一男一女兩人陣容,ETHAN KATH 和 ALICE GLASS,做的是如今最時髦的8 BIT THRASH,他們的音樂被認為是非常具有創新意識的。

CRYSTAL CASTLES 能象現在這樣有超高人氣不僅僅是因為樂隊自身的才華和團員自身的努力,同樣也因ENTHAN KATH 之前將BLOC PARTY 等眾多著名大派樂隊的歌曲做了出色的混音版本。

Crystal Castles成立於2003年,可謂是迅速崛起。
在過去的兩年裏面他們成功的在美國,澳洲以及歐洲各地舉辦了無數演出。
後來在各大雜誌網站的訪談中CC說到其實他們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心去做一個樂隊,他們只是按照自己的興趣喜好去把各種聲音混合起來。

第一張單曲 “ALICE PRACTICE”的製作發行完全也只是一個巧合,ALICE 當時是在為一個話筒做SOUND TEST。直到後來把這首歌放到MYSPACE上以後他們才意識到自己當時自己的這個無意行為如今對廣大樂迷多麼具有威懾力了。後來便有許多家唱片公司陸續找上門。

到今天為止,CC在西方國家的火暴程度無人能比。他們在MYSPACE上的網頁已經有將近2800000的訪問率。他們現在已經開始不知道第幾倫的美國巡演了。我本人在去年9月看過CC 與 METRIC的共同專場,沒有見過比CC更出色的樂隊,哪怕是如今已經成為搖滾明星的METRIC,在與其相比之下也顯遜色。(資料來源於互聯網)

American Analog Set

專輯類型:Indie-rock

專輯介紹:

American Analog Set不是那種善於製造驚喜的樂團,固定的聲響效果和差距不大的BMP數,在其中尋求新的樂趣。

很吸引人的tone,讓他們每張專輯都可以放心地聆聽熟悉的溫暖甜蜜飄邈,而絕不會發生他們突然向post rock過分靠近的窘境。

美麗而智慧的女子,偶爾換換服裝也是風情萬種。

新專輯Know By Heart,有著跳脫過往模式的志向,但不躁進,單純想跳脫以前的沉溺和低調,活潑了起來,帶著點酷味:Punk as 一點都不龐克,星星閃耀般的鍵琴單音和銅鈸輕敲,都市星空般的浪漫﹔The Only One、Life Foxes Through Fences、Million Young,Sonic Youth、紐約般疏離,

小小實驗了一下奇怪的拍子或是冷暖交錯不協調中的和諧感﹔Choir Vandals中配合主唱的滑絃,回到了鄉下,Sparklehorse的孤寂﹔還有我們熟悉的AmAnSet曲調,很多地方更顯活潑輕快,尤其 Aaron & Maria間插的 字眼,嚇人,以為他們學壞了,

其實不過是他們的幽默。
結尾曲的We're Computerizing and We…最後的一個和絃反覆沉靜,他們又變回蓋棉被天使,賜你美妙的好夢。

或許這些轉變跟他們在妞約巡迴好一陣子有關,帶回來不同於他們家鄉風味的氣息,衣錦還鄉。
如果沒有仔細品嚐,可能會不經意的認為他們風味相同動人依舊,不過不重要,
他們不會刻意改變自己,他們就是這種優秀而單純的樂團。(轉自小白兔橘子)

Notes from the Underground

來自加州伯克利的迷幻樂隊Notes from the Underground,1965年組建,
主唱Fred Sokolow,
吉他手Mark Mandell,
bass手Mike O'Connor,
鍵盤John Miller,
鼓手Joe Luke.blues和鄉村等根源成分較重,

適合喜歡Country Joe & the Fish或者GD的樂迷

Love Notes

又是一張封面就很吸引人的專輯--這張照片酷似張曼玉的井上真紀(Co-Leader)Maki "Maggie" Inouye和Hiro川島(Leader)Hiro Kawashima為主要成員而組成的J-Pops樂隊LOVE NOTES由於川島的薩克司而融合了Jazz的曲風,再加之井上真紀迷人的聲音,從而造就了這一張流暢又帶有些許靜謐,令聽者感到輕鬆和舒適的專輯

2005年の歌って踊れる井上真树をフィーチャーしたLove NotesのCDです。全てハワイアンの曲と思いきや。ステービー・ワンダーのOverjoyed歌ったりもしています。井上さんの歌が妙に色っぽいので好きです。

American Speedway

專輯類型:Punk Rock

專輯介紹:

American Speedway!美國機車競賽?
當然不是,這是一隻來自美國的搖滾樂隊,當然速度也是他們的招牌,
風格high-energy, kick-ass rock。

如果你喜歡Zeke,Speedealer, MC5, AC/DC, Supersuckers這樣的樂隊,那也一定會喜歡American Speedway。

Ship Of Fools作為樂隊的首張專輯,American Speedway將自己的特點充分的表現出來,那就是快,快,更快!

Elliott Smith

Elliott Smith去世後九個月,Anti-唱片公司宣佈他們將於Elliott Smith去世屆滿周年的十月份,發行Elliott Smith生前最後一張遺作《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
Elliott Smith是在2003十月因為被刀刺中腹部身亡……

03’秋天,34 歲的民謠歌手Elliott Smith死在寓所裏,身上插著一把刀,初步判斷為自殺。

有人曾將他和上世紀60年代迷幻民謠歌手Nick Drake並列,後者在不到30歲的時候殺掉了自己。
他們都長著和Jim Morrison一樣剛及肩胛的捲髮,Smith黑色,Drake栗色——但這兩人的音樂中卻找不出一條如Morrison用旋律的油脂包裹著的痙攣筋骨,

他們的歌唱像少年的掌紋,樸素、內向、詭異,幾乎令人恐懼起來,其中隱藏著的悲傷和愉悅,都是些宿命的秘密。

他們的音樂和表達都很含蓄,幾乎是懶散的,像在漆黑海底自身會閃爍微光的水母,幽靈般炫耀著似有似無的存在。

The Click Five

來自美國波士頓由 Eric Dill(主唱、主奏吉他手)、Joe Guese(吉他手)、Ethan Mentzer(貝斯手)、Ben Romans(鍵盤手)與Joey Zehr(鼓手)五人所組成的 The Click Five,

還是柏克萊音樂學院的學生之時,彼此引薦相互激撞音樂火花下,開始在校區附近表演,同時著手音樂創作,在那音樂人才輩出的競爭激烈區域。

The Click Five 憑藉毫不害羞的厚臉皮表演欲,著迷吉他旋律搖滾之曲式,很快的憑藉他們實力獲邀
連 Alanis Morissette、Moby、Fleetwood Mac 都曾登臺過的波士頓最受矚目之 Paradise Rock Club 表演,自製一萬張的EP,在極短時間銷售一空,

2003年吸引Lava/Atlantic 注意,順利進入國際大廠簽下一紙合約。

企劃長達兩年的時間,終在2005年發行The Click Five首張大碟“Greetings From Imrie House”,首周以五萬兩千余張銷售量,佔據全美流行專輯榜Top15

2007年換了主音Kyle Patrick之後的第1張專輯,風格由之前的類似busted那種搞怪風格變成了循規蹈矩的搖滾,主唱雖然很帥,但之前我對於TC5的熱情卻完全減退了,不知道是不是換主唱對於歌迷的打擊還是其他什麼矛盾的心情,總之依然懷念2005年的TC5...

Five Days Rain

Five Days Rain的唯一一張專輯,
成員包括Graham Maitland - keyboards,Rick Sharp - guitars,Clive Burges - bass,Kim - drums,Sharon Tandy - vocals,Graham Maitland
是一位元非常有才華的音樂人,後來曾加入blues rock樂隊Glencoe

Psychedelic/British/Prog-Rock

The Five Day Week Straw People

John Du Cann的The Five Day Week Straw People,

來自英國的迷幻搖滾樂隊,他們的兩張專輯被收藏者稱作'indespensable album',

不滅的專輯,這張The Five Day Week Straw People/The Attack
2000年由Angel Air再版,將兩張LP合併,
並加入一首在Decca發行的單曲'Feel Like Flying'

It's A Beautiful Day

It's A Beautiful Day,
三藩市的迷幻民謠,
成員包括Patti Santos (vocals); Hal Wagenet (guitar);
David LaFlamme (violin); Linda LaFlamme (keyboards);
Mitchell Holman (bass); Val Fluentes (drums),

其中David LaFlamme5歲開始學音樂,並且與猶他州管弦樂團合作過,

還經常參加Jerry Garcia和Janis Joplin這樣的大牌的演出

A Day To Remember

專輯曲風:Emocore

專輯介紹:

A Day To Remember似乎就是那樣的平凡,除了他們能做出完美的音樂外還滲透出了新的音樂形態,這張專輯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A Day To Remember的音樂其實變化頗為豐富,這張作品依然保持了他們善於相容並蓄的特長,多方位地給予你的聽覺神經以超強度的刺激。

這張唱片的音樂並不拒絕旋律性,相反他們具備了較高的紡織旋律的能力。

所以儘管這張專輯很喧鬧,有股濃重的濃郁、神秘的氣息,具有很強的震懾力和感染力。(編寫:留住夏季的風)。

Quietdrive

專輯類型:Rock/Pop/Alternative

專輯介紹:

Quietdrive是在2003年美國明尼阿波利斯成立的五人樂隊。
Brandon Lanier (drums), Droo Hastings (bass), and Justin Bonhiver (guitar)首先在網上聽見了主唱 Kevin Truckenmiller寫的mp3,於是就聯繫他組建樂隊,

Kevin同意了並拉來他的大學同學 Matt Kirby (guitar, vocals)加入。
接著他們在美國中西部展開了1年半的巡迴表演。他們的表演在網站得到了人們的關注,2004年末他們和epic簽約,06年發行了首張專輯[When All That's Left Is You]。

他們的音樂走偏punk-pop路線,旋律流暢動聽,沒有朋克的侵略狂噪,卻多了一些大男孩的柔情和青春活力.很有朝氣,值得一聽。(轉)

Scouting for Girls

Scouting for Girls成立於2005年,是英國獨立流行樂團
,組員Roy,Greg和Pete三人是從小的玩伴.團名一語雙關,
給人莽撞卻可愛的感覺,又讓人懷念起兒時的天真和嘻笑打鬧,
暗示著成長、成年以及幻想破滅中的那份成熟。

"Scouting for Girls"是他們同名首張專輯,截至2008年1月這張專輯已發行了20萬多張。
專輯中包含單打“She's So Lovely"和"Elvis Ain't Dead",
以及再2007年6月的EP中僅有的一首"It's Not About You"。

這張專輯於2008年1月20日還附了一個隱藏軌道,在裏面接受電視主持的談論自己對樂隊的熱愛。(摘譯於互聯網和sina)

Funeral For A Friend

看似簡單的製作,實際大花心思,
英國南威爾斯搖滾團隊Funeral For A Friend的這張專輯還是比較動聽和打動人心的,除了他們Power-Pop這樣流暢的主旋律外,還有金屬的特色,音樂表現力非常強,英式的搖滾表現更加的完美。

《The Great Wide Open》是一張高漲大熱的高品質的專輯,音樂流線型的處理十分的成熟和穩健,外加上主音歌手誇張的技巧演唱更是一絕,對於喜歡Funeral For A Friend的朋友們來說,收藏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先聽歌才是最佳的方式。(編寫:留住夏季的風)。

No Use For A Name

雖然名氣不如blink 182
No Use For A Name 這個樂隊:硬核朋克(滑板朋克)

No use for a name 1987年組建於加拿大的Sunny dale,
最初由Tony Sly(主唱/吉他)Chris Dodge(吉他)Steve Papoutsis(貝司)和Rory Koff(鼓)組成。
1987年晚些時候就進行了首張專輯Turn it around的演出,並由最大的滾石雜誌以7”盤的形式進行宣傳。

還有一件事必須要說就是
"foo fighters"裏的吉他手Chris Shiflett就是No use 4 a name裏的吉他手
這支樂隊在國內找不到資料
等我找到資料翻譯給大家看
他們的音樂真的適合這個夏天和所有刺激的運動
說專業了他們算是“skate-punk”
旋律真的很不錯
大陸的“反光鏡”就是他們的歌迷
而且你可以從“反”裏聽出他們所受的影響
而且,很多的CS視頻裏都有用他們的歌

The Trews

這是來自加拿大搖滾樂團The Trews的一張最新專輯。
榮登straight.com網站50強專輯第三名。

Manic Street Preachers

Manic Street Preachers,
由主唱James Dean Bradifield、鼓手Sean Moore、節奏吉他手Nicky Wire、貝斯手Flicker組成.
1988年Flicker離團,Nicky遞補貝斯手的空缺.
1992年首張專輯《Generation Terrorists》問世,即獲得廣大迴響,
尤其是1996年的《Everything Must Go》,雖然贏取無數掌聲,選入Q雜誌讀者票選「史上最佳專輯」第11位+「百大英國最佳專輯」第39名,
但是Nicky疑似自殺的失蹤至今仍是個謎團,對團員以及樂迷來說都一個相當沉重的打擊.隨後發行的《This Is My Truth Tell Me Yours》,成為他們首張英國冠軍專輯.

主唱James Dean Brafield 在2006年時發行了個人專輯《Great Western》.

相隔近三年時間Manic Street Preachers
發行了第八張專輯《Send Away The Tigers》.
請來英國製作高手Dave Eringa(Kylie Minogue、Suede、Erasure)
與Greg Haver(Catatonia、Corey Hart、Tom Jones)助陣.

首支主攻單曲"Your Love Alone Is Not Enough",則與瑞典搖滾樂團The Cardigans/羊毛衫中極富個人特色的女主音Nina Persson合唱,散發出清新搖擺風格

.內容在沉痛敍述伊拉克戰爭以及蘇聯革命的"Imperial Bodybags",重鑄MSP大玩Rockabilly的那份快意爽勁.
無論聲音張力都表現出隨性搖擺、憂鬱低調或甚層次分明的片段,
真切誠懇不造作的編排,掌控聲音與樂器完美結合.主唱James的嗓音詮釋加上編曲架構,透出昔日搖滾全盛時期的黃金歲月氣流.

Broadcast

Broadcast的音樂不知道該怎麼形容,
如果你也被封面這個神色冷豔的女子吸引,
渴望也聽到有這樣氣質的音樂,那你買下這張專輯恐怕會大呼上當了,
相反的,有點煩躁不安,有點缺乏感情,一些電子的元素,酷似很多女人聲音的主音,絕對不適合在心情焦慮的時候聽,否則,你很可能會跳起身將音響砸爛。

我比較喜歡Black Cat,有一個原因就是愛倫坡的同名小說,其他的歌,聽著人太焦慮,最近身體不好,對耳朵更是悉心照顧。有形容他們帶點實驗味道,沒聽過他們其他專輯不好妄加評論,我感覺比較Indie電子。

還是那句話,心情high的時候聽,你會更high,因為它有點酷,心情不好,建議你別聽這張專輯。

PennyLane

◆PennyLane

靜靜的窺伺喜悅與愁苦的綿長,流轉於街頭的另類文藝民謠樂團,
對於語言轉傳省思之作,小品風格在尾奏顯露驚人的爆發力。

某年冬天,久未聯絡的學長學弟搭上了線,他們是謝沛霖和黃士勳。

因為心靈上的不滿足,兩人決定組成一個樂團,風格必須像披頭四一樣清新可人,充滿著青春活力,並且因為他們同時迷戀《成名在望》裏的凱特哈德森;

所以,樂團成立之後,就以披頭四的歌名以及凱特哈德森在電影的名字───PennyLane,作為他們的團名。

然而PennyLane的組成並不順利,曾經參與練團的人數要用兩手才數得完。
幾經更迭,一直到謝沛霖的弟弟鋼琴兼吉他手謝沛倫加入,才大勢底定。

最近,因為PennyLane深深地認為街頭表演才是王道,決定招募鼓手熊爸和手鼓手阿牧,這個五人組合的另類民謠樂團,正式宣告成立。

儘管醉心于嬉皮年代,PennyLane的樂風仍然跟六七零年代的搖滾樂有些不同,
畢竟他們身處著價值觀逐漸崩毀的世紀末。

音樂上,PennyLane受到許多當代英美搖滾樂團的影響,歌詞則保有九零年代若乾左派華語唱作人的批判風格。

總之,我們該說PennyLane心理保持著戰鬥的態度,唱著你我都能琅琅上口的民謠歌曲。

田僑仔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流行音樂文化本來應該是由年輕人參與、定義的,但唱片公司的企劃、製作人員卻不一定都是走在時代的前面,大部分隻固守逐漸老去的單一價值。

譬如民歌運動剛開始的風起雲湧,到後來失去活力被強力企劃的主題企劃唱片取代。而現在企劃過頭、老調牙故事不斷重複,則是現在流行音樂界的大通病。
應該有新血輪加入了吧!七年級出動!他們開始囉!

「開始!」這是一張集合三個樂團田僑仔、PennyLane、這位太太,以及兩位獨立創作歌手小龍和紹萱的精采作品。徹頭徹尾的獨立製作,將豪放disco、另類民謠、深情男/女聲,各式不同的音樂類型彙聚。既是獨立製作,從錄音、製作、混音到宣傳全都自己來。

他們說:「這不是什麼青春歲月的紀念,而是一個開始,是我們走向真實世界的處女秀。」

日前這位太太幸運的從一百多個樂團中脫穎而出,獲得草地音樂節小舞臺的表演機會,他們自製了「開始!」合輯迷你搶聽版,收錄五首歌在草地發售,反應熱烈,不僅130張全數售罄,還不停有人前往詢問。

除此之外,當場更得到許多音樂前輩的鼓勵,入圍本屆金曲獎多項大獎的自然卷樂團試聽了之後,驚異錄音品質的良好,也馬上買了一張。

兩天來跟外界的接觸,累積了與聽眾的互動默契,增加了信心,也證明了音樂和新做法結合的可能性與感染力。

樂團介紹:

◆田僑仔
星期六晚上,我們深深陷入他們的週末狂熱,甫獲得金旋獎亞軍的放克樂團,復古的風格呈現迪斯可年代的舞曲風味。

女主唱小伶的高亢嗓音,令人聯想傑米羅奎爾那穿透五臟六腑的舒適旋律。
實力堅強,甫獲得大專院校最大的音樂比賽—金旋獎團創組第二名的肯定,

評審之一的1976主唱阿凱在網路上稱讚田僑仔為「口味超純正的派對disco」,在各大pub演唱獲得不少好評。

田僑仔是一個充滿企圖心的樂團,儘管團名不太正經,但音樂決不含糊!

田僑仔包含了五個來自不同背景的團員:

吉他手徐老早些年都聽熱血的搖滾樂,後來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喜歡的是放克。

貝斯手方Q受Jamiroquai和Red Hot Chili Peppers影響,總是能彈出跳動不已、花俏好聽的bass line。

鼓手熊爸剛開始打鼓時聽的是各式各樣的爵士樂,現在最喜歡的樂團則是Dave Matthews Band。

鍵盤手蛋是音樂活字典,醉心於synthpop又擅長使用合成器的他,讓田僑仔加入了電子的元素。

最後是主唱小伶,她高亢而有活力的嗓音,每次都使聽眾對田僑仔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樣的五個人互相激蕩,使得田僑仔有著多元的曲風。

我們探索著各種可能性,將不同的元素融入我們的音樂。

但這一切努力始終圍繞著樂團的中心思想:永遠試著作出新奇、充滿律動感、令人忍不住擺動身體的音樂!

看過田僑仔表演的人,都會同意這是一個現場魅力十足的樂團。

用文字描述音樂並不容易,我們也不打算那麼做。

也許有人告訴了你,田僑仔是二十二屆金旋獎樂團創作組亞軍,但那又如何?我們的音樂需要你親身體驗,不只是聆聽,更可以用身體去感覺。

我們已蓄勢待發,而你,準備好跟著我們一起盡情舞動了嗎?

Be Your Own Pet

專輯歌手:Be Your Own Pet
專輯名稱:Get Awkward
發行日期:2008-03-18
唱片公司:XL
音樂類型:Rock/Punk

試聽主頁:http://www.myspace.com/beyourownpetmusic

Be your own PET (often abbreviated to BYOP) are a four-piece garage rock group from Nashville, Tennessee, USA.

The teenage band consists of lead singer Jemina Pearl Abegg,
the daughter of Christian artist/photographer Jimmy Abegg;

guitarist Jonas Stein, the son of manager Burt Stein;

John Eatherly (drums);

and Nathan Vasquez (bass), the son of acclaimed latin jazz guitarist Rafael Vasquez.

They’ve already held their own onstage
with Jimmy Eat World, HelloGoodbye, Boys Like Girls, and more.

If they get their way, it’ll be months of hitting the road with more bands like tourmates New Found Glory and Senses Fail,
more hotel rooms and a van that smells like dudes.

KT

KT的一張不插電+B Sides。
其中有KT曾在2004年秋發行過的首支單曲Throw Me A Rope,
還有翻唱自Beck的Golden Age。

KT Tunstall,去年Mercury Prize的黑馬,
一個繼Norah Jones、Dido後,讓英國各大傳媒雜誌給予四顆星盛讚的好聲音。

祖母是中國人、身上流有東方血液的KT Tunstall,
出生于蘇格蘭古鎮聖安德魯St.Andrew。
對於自己被領養的出身背景,KT Tunstall卻以積極的人生態度來面對:
“我很小的時候就常想像自己若被不同的人領養,便會有百萬種不同生活方式的可能性,這樣的出身背景憑添了我無窮的想像力,也更增添我生活的神秘色彩。”

因為養父母時常離家,KT Tunstall的童年就在上山下海的奔波日子裏度過,
而她與音樂的第一次接觸,卻是來自哥哥房間常常播放的金屬搖滾樂。

對於自己首張專輯的錄製,KT Tunstall選在威爾特郡森林裏的小型錄音間,KT Tunstall說:“能盡情暢快地從山坡上唱到山坡下,在這麼自然的環境下錄音是再好也不過了,這真是個可以令人解放的世外桃源。”

而談到整張專輯的創作,KT Tunstall則做了很妙的比喻:“歌裏面描述的多半是日常生活的瑣事、就好比我平日與人對話一般的平實,

若誇張一點的說,就彷佛是外星人遠到地球採取人類的情感樣本,並將之串連予以整理紀錄一般。”


KT的音樂深受經典創作歌手
如瑞奇裏鐘斯、卡洛金、佛利伍麥克合唱團的影響,
集以上眾歌手的特質於一身而發展成發音清晰、接近人心、令人流連忘返、適合派對過後聽的濃厚自我風格。

英國權威Q雜誌和眾多媒體皆將KT視為2005年樂壇最值得注意的女性唱作人、The Observer形容她「仿若Joni Mitchell和Bjork綜合體,踩著輕妙的步伐遊走在Grunge和流行曲調之間」,其他評論人對KT新專輯中清新搖滾曲風卻散發爵士獨有的搖擺與隨興也紛紛背書推薦。

Blue October

90年代晚期成軍於德州休士頓的另類搖滾勁旅Blue October/藍色十月合唱團,
成員包括主唱/創作靈魂/吉他手Justin Furstenfeld、他擔任鼓手的哥哥Jeremy、精通鋼琴/小提琴/中提琴…等多樣樂器的Ryan Delahoussaye,和後來加入的吉他手CB Hudson、貝斯手Matt Noveskey。

他們精湛的現場演出、以及赤裸裸探討憂鬱症、藥物濫用、愛恨情仇、背叛、寬恕…等主題的音樂創作,成功建立了一批龐大的死忠歌迷。

首張專輯『The Answers』於1988年發行後,Blue October贏得唱片大廠Universal的賞識而被簽入旗下;2000年祭出『Consent To Treatment』專輯,然而全美電臺的冷淡反應,讓Blue October慘遭公司解約。

2003年,獨立廠牌Brando Records為Blue October發行專輯『History For Sale』,首發輕快單曲“Calling You”入選賣座電影「美國派3: 美國婚禮」原聲帶中,在德州許多大城市的電臺獲得熱烈迴響,於是他們再度受到Universal唱片的注目,重新入籍老東家。

結束了2005年秋天門票銷售一空、巡迴全美包括休士頓、達拉斯、聖安東尼奧、芝加哥、堪薩斯…等大城市的演唱會之後,Blue October隆重推出睽違三年的最新錄音室作品【Foiled/衝擊】。

描述感情中原本自私的一方領悟自省的首發單曲“Hate Me”、
有著媲美Jane’s Addiction的招牌曲“Jane Says”、或是Joy Division的“Love Will Tear Us Apart”的調調,引燃全美搖滾電臺的瘋狂熱愛;

Milwaukee 的WLUM電臺節目總監讚許「Justin 引人入勝的詞曲創作深深吸引了樂迷的聽覺神經!點播電話源源不絕湧入…」;

沙加緬度KWOD電臺則形容「充滿能量的搖滾表現!不折不扣的轟動單曲!」的確,“Hate Me”目前已竄升Billboard現代搖滾榜季軍(4/15榜單) ,冠軍在望。

專輯中除了Justin Furstenfeld寫實的文字和音符引起聽眾深刻共鳴之外,
Ryan Delahoussaye魅力十足的小提琴與曼陀林技藝在“Into the Ocean”淋漓展現,

尾聲的甜美戀歌“18th Floor Balcony”旋律則出自吉他手CB Hudson的手筆!

正如從小接受紮實古典音樂教育的Ryan Delahoussaye所說的:「我們能夠隨心所欲的玩出我們想做的音樂,這是我們最棒的一張專輯!」你還在猶豫什麼呢?

Sarah McLachlan

擁有西洋歌壇“知性女聲掌門人”之稱,
以電影《City Of Angel》主題曲Angel成為轟動全球國民情歌的
加拿大女歌手Sarah McLachlan總算推出讓歌迷苦等六年的全新專輯《Afterglow》,這位行事風格低調的女歌手歷經喪母和女兒的新生後重返歌壇,再度造成轟動,
專輯在美國已近40萬張銷售空降排行亞軍,締造個人最佳銷售紀錄!

而過去Sarah McLachlan的地位更因為一手創辦空前的女性搖滾音樂演唱盛事--“莉莉絲音樂節”,讓眾多歌手崇拜不已,
其中近來唱片狂賣的蒂朵就是Sarah McLachlan頭號歌迷,
而擅長翻唱的Westlife也曾將Angel再度唱紅,
甚至披頭四大老Paul McCartney幾年前現場聆聽Sarah McLachlan演唱Angel更因遙念愛妻而當場落淚,都讓人津津樂道。
《Afterglow》是目前市場和學術網路詢問度最高的新片。

Sarah McLachlan在西洋歌壇眾多才女中享有崇高地位,八八年出道後,
就已經是加拿大歌壇新生代最被看好的創作才女,
幾年來,她的專輯《Fumbling Towards Ecstasy》和《Surfacing》
更讓Sarah McLachlan成為西洋歌壇“知性女聲掌門人”,迄今她已出版八張專輯,
寫下兩千五百萬張唱片銷售,並且奪取三座葛萊美獎,包括兩座最佳女歌手的肯定,

而97年在演唱會市場及主辦單位反動聲浪下,她創辦以歌頌女性的“莉莉絲音樂節”演唱活動,在流行音樂史上絕對可說是空前創舉,三年來共有超過百名知名女藝人不計排名輩分參與,吸引兩百萬名觀眾,累計超過七百萬美金公益基金,徹底將音樂和社會工作做了完美結合,聲勢直達高峰,為了表彰Sarah McLachlan對女性權益挺身而出的信念,及其創辦“莉莉絲音樂節”的勇氣,

98年,紐約州長頒發了伊利莎白遠見獎(Elizabeth Cady Stanton Visionary Award)給Sarah McLachlan,公開的感謝她對宣揚女性在音樂界的工作權不遺餘力的重要貢獻。

只是在當紅之際,Sarah McLachlan卻選擇回歸家庭,
喜歡下廚作菜的Sarah McLachlan甚至於99年出版食譜,也造成風潮。

“莉莉絲音樂節”讓Sarah McLachlan成為當代創作女聲一姐,也影響眾多當代多位歌手,其中,近來全球狂賣的蒂朵就是Sarah McLachlan的頭號歌迷。

Sarah McLachlan最膾炙人口的歌曲當屬電影《City Of Angel》主題曲《Angel》,
當時因為歌曲搭配著電影劇情造成全球轟動。

這首Angel在臺灣先後有林凡及李聖傑翻唱,而擅長翻唱的Westlife也翻唱Angel,足見Angel的經典程度。

不過,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披頭四大老Paul McCartney 99年曾因為現場聆聽Sarah McLachlan演唱這首歌曲而淚流滿面,原來當時他想起了已逝愛妻琳達,Sarah McLachlan的歌聲給了他最多的感動。

蘿蔔(小白兔)

CD1:
1 Two Of The Who ---------- (Colorful.卡樂芙)
2 Runaway Train ----------- (Doodle)
3 I'm A Retarded ---------- (Slow Burning Machine.慢燒機)
4 木葉村的忍者們(前傳) ---- (393B1)
5 Eyes Contact ------------ (光景消逝)
6 Moon Rock --------------- (RICO)(日)
7 人造美 ------------------ (橙草)
8 Questions --------------- (Smol)
9 The Sorrow Of Young ----- (Murmur)
10 霧夜 ------------------- (對角線)
11 Aspirin Boy ------------ (電子羊)(韓)
12 Game Over -------------- (可哥慕之春)
CD2:
01 鐵枝路的兩條線 --------- (Indulge)
02 Flying Through The Cosmos(小宇宙)
03 老人 ------------------- (甘納許)
04 Bedtime Plus ----------- (朵莉的藥盒)
05 Melody On Mellow Day --- (Atombook)(韓)
06 Swing Your Bodies ------ (姬碧特)
07 Flee ------------------- (Yobbo)
08 Cause You're My Mom ---- (Nastyona)(韓)
09 I Am Murmuring --------- (白目)
10 龐克女孩 --------------- (BB彈)
11 上流美!上流美!上流美! -- (12.3)
12 破浪 ------------------- (Elf Fatima)(港)

1.橘娃娃 - 十八碎
2.凱比鳥 - 天花板
3.Emily - Happiness
4.Murmur - We Are Family
5.壞女兒 - 農夫之歌
6.Miniskirt - Whistle All Summer Long
7.Joy Trendy Sound - 當我成熟了
8.薄荷葉 - 沒雨季
9.8mm Sky - The Sound before Christmas
10.一隅之秋 - Strident
11.Nipples - James` Bombd
12.氣象人 - The Carp Rolling
13.T-sound-Construct4 - Congratulate

Hyakkei

大家心中的Hyakkei百景,有好多樣貌。


2007年野台開唱最後一天,大阪三人樂團百景Hyakkei在山舞台上,觀眾多為下一場演出的Yo La Tengo而來,第一首樂曲樂迷就發現此團非泛泛之輩;演出結束觀衆瞬間湧起的滿場喝采聲,可不輸給任何一個國際大團。首次遇見百景的樂迷說他們是在野台撿到的一塊寶,又有人說聽著聽著彷彿就要默默流出眼淚。夜風搖動的夏月下聽百景是一件特別回憶,329破音時間在擁擠而溫暖的The Wall,讓百景再次喚起腦海中不思議景色。

百景手裡流洩的旋律全然自信,樂器停歇間的對話方式獨樹一格。與台灣樂迷熟悉的大爆炸系後搖滾大不相同,百景以基礎三件樂器組建自由流動的旋律線,情緒細膩的明亮吉他、旋律性十足的貝斯、俐落善變的鼓點。節奏是變換不定的,簡直像測試速度般的,鋪陳、加速、轉折、急停。享受速度轉換間的情緒起伏,回憶深處的景色隨樂音流轉浮現。

樂團簡歷
2003年,組成於大阪,三位成員分別為(吉他)Shuhei、(貝斯)Natsuko、(鼓)Ken。
2004年4月,自製單曲『波と風』發行。
2005年10月,2首作品收錄於Human Highway廠牌合輯『The Mixing of Landscape』
2006年6月,發行首張專輯『Standing Still in a Moving Scene』
2007年7月,來台參加野台開唱Formoz Festivel

官網 http://www.geocities.jp/hyakkei_sound/
Myspace http://www.myspace.com/hyakkei

(轉字破音時間)

2008年3月24日 星期一

Elbow

Elbow是來自曼徹斯特的英倫樂隊。
低調頹廢,被譽為新Radiohead。
想起Keane出道時也被稱為新Coldplay。
這也許只是商家一種的花招而已:
通過與老牌樂隊的類比,來吸引更多人的注意。
但有哪個優秀的樂隊,願意以這種方式被人記住呢?好的樂隊應該都是獨一無二的。

不過這個樂隊主唱的嗓音確實象極了coldplay的Martin,
而某首歌曲的前奏,又有Radiohead的EverythinginItsRightplace前奏的影子,
當然也只是影子而已。


十年冷板凳坐久了,對於一組(位)急欲出人頭地的樂團(歌手)而言,
是否其耐性早已消磨殆盡?早已萌生放棄之意?
然而十年對於一組樂壇前輩來說,
早已是個紀念性的轉淚點,更是個階段性的重要里程碑,

對於不上不下、原地踏步的樂團(歌手)來說,經過這十年的歷練,也許會是超越自我的明證或是留名樂史的珍貴紀錄,當然也可能就此一厥不起,自此消逝無蹤;

看著闖蕩歌壇的後起新秀多如過江之鯽,無不想為自我地位劃上清晰可見的立足點,除了實力、毅力、膽識外,"運氣\"也是致勝的重要關鍵,

這組出生於英國曼徹斯特的"新生代"搖滾樂團Elbow,就是一路艱辛走來,不做任何放棄動作,最後站上國際音樂舞臺,享受來自四面八方的掌聲與讚揚。

被視為21世紀英式搖滾音樂新血輪,蘊含Prog-Rock/Sad-Core等音調,Elbow趁著氣勢尚存之際推出第三張專輯《Leaders Of The Free World》,

在一片復古回歸風潮中,Elbow靜謐沉穩的氣氛中融合優雅自然韻味,
沒有過于華麗的鋪張、沒有喧囂刺耳的聲響,
勾勒色彩豐富並烘托精彩不凡的音樂架構,
層次分明氣勢漸開的首場曲<Station Approach>、
再到飆悍流暢旋律線條以及淡淡異國風味編入之<Forget Myself>,
都證實Elbow最為誠懇真實的音樂表現;

然而平穩簡單的吉他音線勾出的<The Stops>,
卻在結尾留下天外飛來一筆的即興演出;
末曲<Puncture Repair>,
雖然只有簡單鋼琴伴奏,短短1分48秒鐘,
卻留下最美麗的極短篇樂章、引人入勝的優雅風格以及細密的音樂組織力!

英國曼徹斯特樂隊Elbow ,這張專輯已經是他們的第4張專輯了,2005年發行專輯《Leaders Of The Free World》是他們的第一張專輯憑藉著憂鬱的唱腔得到了眾多好評,

事隔3年後的今天終於發行了第4張專輯樂隊主唱Guy Garvey可以談得上是核心人物,對於編曲以及演唱方面都非常的出色,喜歡這張專輯的理由很簡單,
復古的曲風。

充滿滄桑成熟男人味道的吟唱,
動感的節奏加以渾厚的電子配樂,
略帶沙啞的嗓音緩慢的釋放,
瞬間爆發的快感,
這樣亢奮的音樂聽起來卻不驕不躁,
很喜歡這種頹廢的感覺。

這是他們的第四張專輯。(轉)

Carla Bruni

歌曲如詩的 Carla Bruni

說到法國傳統的香頌, 總易使人聯想到成熟穩重,
文人氣質的Yves Montand,Juliette Gréco, 或是才華橫溢,
擅玩文字遊戲的Serge Gainsbourg, Boris Vian,
又甚至當今的才子才女Vincent Delerm,Jeanne Cherhal。

誰要把豔光四射的模特T台, 與文學味濃郁的香頌相提並論,
定會使人覺得不可思議。
然而, 奇跡就發生在國際頂尖模特Carla Bruni身上。
Carla自2000年開始進入樂壇, 推出首張唱片《Quelqu'un m'a dit》即大受歡迎,
銷量超過200萬張,並獲法國最權威的流行音樂大獎—Les victoires de la musique
的最佳女歌手獎, 並獲最佳新發現大碟獎題名。
連一貫挑剔的法國樂評都對Carla音樂讚賞有嘉,
驚呼久違的傳統Chanson重現。


從模特到音樂人


Carla Bruni 於1968年出生在義大利的都靈市。
七歲那年,Carla隨父母移居至巴黎。
Carla的父親是古典音樂的作曲人,母親則是現場演出伴奏的職業鋼琴師。
受父母的薰陶,Carla九歲的時候就開始學彈吉他, 父母原想要她學彈鋼琴,
但她總是不成器。
Carla是在蕭邦, 舒伯特和馬勒的音樂聲中長大的,
後來又愛上了法國香頌大師Serge Gainsbourg, Léo Ferré和Barbara的音樂,

還有英國搖滾樂隊Beatles, the Rolling Stones, the Clash和the Velvet Underground,
美國的爵士樂如Muddy Waters 和Ella Fitzgerald等。

1986年, Carla開始了她的模特生涯。
同年, 她被選為GUESS品牌的一名代言模特,
之後,Carla開始頻繁出現在時裝雜誌的封面上,
並為Christian Dior,Chanel, Givenchy, Yves Saint Laurent
等多個名牌拍過廣告和行過時裝秀。
1988年,Carla已經年收入750萬,
成為世界上年收入最高的20名模特之一。

音樂是Carla一生的夢想, 故在演出之餘, 她常在酒店房間或後臺自彈自唱。
1998年起,Carla淡出T型台。
2000年,著名歌星Julien Clerc邀請Carla為他的新專集《Si j'étais elle》寫歌,
Carla為專集裏的六首歌填了詞,
其中,主打歌曲《Si j'étais elle》成為流行榜上的熱門作品。
這成為Carla進軍歌壇的一個成功的開端,藉著這張專集的成功,
Carla得以有機會與
Lynda Lemay,Bénabar, Vincent Delerm, Benjamin Biolay 和Keren Ann
等優秀的詞作者交流。
到這時, 出個人專集對Carla而言, 只不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廚房製作”

專集《Quelqu'un m'a dit》的詞曲創作和音樂編排主要是由Carla與相識了20年的好友,前Téléphone樂隊的吉它手Louis Bertignac兩個人共同完成的。
Carla 先把一些錄好的歌曲樣板寄給Louis Bertignac徵求意見,
Louis Bertignac二話不說就跑來找Carla, 一邊把改編過的音樂編排寫下來,
一邊拿過Carla的吉它, 開始自彈自唱作演示, 而Carla也發現,
這正是她要尋找的效果並邀請Louis任其唱片的製作人。
於是,兩人就在Carla的家裏琢磨歌詞和樂曲,Carla 作曲填詞,
Louis則主要為歌曲作編排和演示,整張專集的詞曲和音樂編排在一個半月之內完成, 故Carla戲稱該專集為“廚房製作”。

這張專集的音樂
介於Jeanne Moreau, Serge Gainsbourg(傳統的法國香頌)
與Joni Mitchell, Emmylou Harris(美國民搖)之間。

而歌詞方面, 則盡顯左岸時代的chanson à texte風格。
一般歌詞與詩歌的區別主要在於韻律格式與副歌的區別,
一般歌詞多不遵循傳統詩歌的韻律格式寫的,
Carla的歌詞則是儘量遵循傳統的風格去寫。

Carla Bruni 《Quelqu'un m'a dit》

這張專集12首歌裏面的10首曲和詞由Carla獨自或參與創作, 一首《La noyée》是翻唱Serge Gainsbourg 未正式出版的作品, 另一首翻唱作品為義大利傳奇歌手Gino Paoli于1960年首唱的成名作品《Il cielo in una stanza》, 該曲經許多歌手翻唱而成為義大利的不朽名曲, 在這張專集裏, Carla用法語和義大利語演唱該曲。

Carla 解釋這張專集的歌詞主要是寫自己的, 她習慣把平常一些突如其來的想法用簡短而精煉的句子寫下來, 然後把它雕琢成近似詩歌的一種歌詞風格。

但Carla 卻不希望把歌詞寫得深奧難懂, 她希望帶給人一種簡單真誠,
如清晨裏從睡夢醒過來的女子, 睡眼朦朧, 肌膚敞露的感覺。


Carla的歌曲唱的是人生, 愛和欲, 歌詞既性感, 亦感性, 朦朧之中又那麼細膩, 坦誠當中不帶一點假裝,樂曲和Carla的聲音與歌詞那麼合襯, 融為一體。

歌詞多講述女性感情的脆弱, 愛的親密, 由Carla用半吟半唱的方式唱出,正如輕聲細語的講述一個個故事。
對這張專集, 連向來挑剔的樂評都一邊倒的給予好評,
驚呼已經久違的法國香頌重現。

甘當填詞人

Carla表示, 如果要作為職業, 她更願意作填詞人而非歌手。
2005年,Carla除了應其製作人Louis Bertignac之約,為其新出版的專集《Longtemps》寫了10首歌詞, 還合唱了其中的《Les Froleuses》。

作為Carla製作人的Louis Bertignac對她的詞評價也是相當高的,Louis表示, 一首好的歌詞不但要寫得好, 還要自然而然的融進音樂當中,不分散人對音樂的注意,而Carla往往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

第二曲.....Raphaël ...紀念一個人吧.....

The Smiths

The Smiths,在英國的搖滾樂史上有著與Pink Floyd相差無幾的地位,
80年代最重要的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樂隊之一。
樂隊成立於1982年春,發起人物包括 Morrissey和Johnny Marr,
兩人均出生於曼徹斯特。

在組隊前,Morrissey曾參加過Nosebleeds樂隊和Slaughter & The Dog樂隊,
並為《Record Mirror》雜誌寫過專訪及樂評。
而Marr也曾參加過Paris Valentions、White Dice、Sister Ray和Freaky Party等樂隊。
在1982年夏天,兩人準備錄製作品,
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吸收了鼓手Mike Joyce和貝司手Andy Rourke,
四個曼徹斯特人組成了The Smiths。


樂隊的靈魂人物Morrissey是一個同性戀者,他的獨身態度開啟了人們對人類性行為反思的大門,他常站在人文主義的立場去審視世界,而小報記者則對他充滿了猜測:

關於他的性功能以及他出色地把握諸如動物權利、王權、唯美主義、作家奧斯卡•王爾德和60年代電影等各種題材的能力。
Morrissey曾在自傳體的歌曲Heaven Knows I'm Miserable Now盡情詠頌過生命的痛苦,這首歌成為英國榜的19名。

1985年夏,樂團增加了第二吉它手Craig Gannon。
1986年6月,樂隊發行了樂團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張唱片《The Queen Is Dead》。

作為80年代初英倫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樂隊之一,
The Smiths對英國80年代的新浪潮(New Wave)、新浪漫(New Melody)
甚至90年代的Britpop運動都有著很大的前瞻作用和深遠的影響,
尤其是其對英國吉它流行曲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暗黑色的唱片封套印照著一種冷峻、嚴肅的氣質,樂隊的照片也是黑白的,
透著英國人特有的感覺。
如果你注意的話,唱片的扉頁裏寫著一句話“take me back to dear old blighty”,
回家,回什麼家呢?

進行曲式的音樂響起,Morrissey冷漠地在節奏中起舞,標題曲顯得輝煌而又幻滅, the Queen不是英國女王,而是柴契爾夫人,一個鐵女統治的英倫時代,世界是變化的或還是一陳不變,而強人統治和偶像能帶給世界什麼呢。

歌的結尾處, Morrissey吟唱著,“life is very long / when you're lonely”。
在專輯的其他地方,也可以感受到The Smiths對歷史對生命的疑惑和憂慮,
只是The Smiths 沒有直白地言論,而是用象徵或隱喻將景象無限放大,
你仿佛看見在緩慢的律動中,生活給予你的殘酷“Oh mother,I can feel the soil falling over my head”“I had a really bad dream / it lasted 20 years,7 months,and 27days / Never had no one ever”,當在Never had no one ever中的口哨聲響起時,
生命和歷史在不停的抖動中呈現了殘酷的美。

而在像Frankly, MR Shankly、Big mouth Strikes Again、Some Girls Are Bigger Than Others這樣的曲子中,The Smiths則用詼諧幽默的筆觸訴說著一個個誇張的喜劇小品。專輯中的其他曲子也大多用敍事的方式在輕快的節奏中讓你體驗生命的短暫歡樂和由此發出的質問。

在那首著名的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中,那種羅曼蒂克的、英雄主義的氛圍盤旋著,一種無望之後的希望,那一點亮光,是絕望裏的一個美好象徵。
“Oh God / my chance has come at last”“take me anywhere,I don't care / just driving in your car / I never never want to go home / because I haven't got one / I haven't got one”。

聯想起唱片扉頁裏的那句題說,The Smiths的追問也就是,
有物化的家園,卻無精神家園可歸。

The Smiths沒有給我們答案,他們在冰冷的節奏裏歡快而麻木地舞動著,
The Queen Is Dead,Punk is dead,

在The Smiths那裏,已經聽不到咆哮和直白的憤怒,他們輕輕地把自己包裹好,
在冰冷的美好裏用節奏和旋律塗抹著灰白的畫卷,掩飾青春和歷史的症侯。
這張專輯可以讓你憂傷地起舞,也可以笑著哭泣。

Carla Werner

如果有朋友像我一樣關注女性音樂的話,
應該對如下的名字不陌生:
Charlotte Martin
Rachael Yamagata,
Leona Naess,
Shannon McNally,
我就是偶爾在Amazon上查看那幾位時候知道她的,
也是試聽了一下,還不錯。

Kate Walsh

MySpace: http://www.myspace.com/katewalsh
官網: http://www.katewalsh.co.uk/


Kate Walsh 凱特華許
Tim's House 堤姆小屋
德國進口

* 如呼吸般自然的城市新民謠優質創作才女
* 用簡單旋律編織出恬適聆賞音場,廣受歡迎快速登上 iTunes 下載榜雙週冠軍
* 溫暖而易碎的細緻美感包裹在晶瑩剔透的聲音頻率下,潛藏一股揮之不去的迷
人魅力


一個乾淨的聲音輕易擄獲你雙耳,用簡單的旋律編織出舒服的聆賞音場,
搭配木吉他的撥奏、城市新民謠的恬適風格,Kate Walsh 是會讓你很快就愛上的優質創作新女聲。沒有過度商業偶像包裝,摒棄花俏點綴潤飾,
如呼吸般自然的交出一張溫柔小品, 帶你遠離塵囂煩躁,
享受一段午后的沉靜自在。

出生於座落在英格蘭南部鄉下 Essex 的女孩 Kate,家人卻是各有所好的音樂支持者,父親是 Pink Floyd 頭號粉絲,母親鍾情於 Jimi Hendrix,哥哥則沉迷在電子領域
中,年幼的 Kate 藉此吸收了各樣音樂元素,也發掘出自身興趣與長才。
漸漸學會鋼琴和吉他後,Kate 嘗試從才氣女歌手 Joni Mitchell、Tori Amos 的音樂中尋找靈感,並著手創作新曲。

進入倫敦音樂學院就讀時受到獨立廠牌 Kitchenware 賞識,簽下一紙合約後,
於 2003 年發行首張專輯【Coloctower Park】,可惜銷售狀況並不理想而遭到解約。不放棄希望的 Kate繼續埋首創作,更創建自己的音樂廠牌 Blueberry Pie,
在 MySpace 網路平台上發表作品,同時出產相關周邊商品。

2006 年邀來多樣樂器演奏高手 Tim Bidwell 協助製作第二張專輯【Tim’s House】,為了節省預算,Kate 倚靠 Tim 房間裡的小型簡單錄音器材完成。
沒想到廣受歡迎的快速登上 iTunes 下載榜冠軍,一口氣站上兩個禮拜,
吸引 Mercury Records 的矚目,進入環球音樂的懷抱重新問世【Tim’s House】,
並且推向國際舞台。

從序曲的"Your Song" 開始,Kate 搭上吉他與弦樂伴隨,
娓娓道出對情愛的甜言蜜語,節奏鋪陳和演唱方式的掌握恰到好處,
毫不過份,讓人不由得反覆聆聽;不斷安插海鷗以及潮浪聲的 "Is ThisIt?",
像似一對情侶漫步夕陽西下的海灘,相互傾訴內心衷情;雖然牽連絲絲悲哀氣息的 "Bury My Head"、"Tonight",但仍包裹在 Kate 晶瑩剔透的頻率醞釀下,
隱藏一股揮之不去的迷人吸引力;末曲的 "Goldfish" 以及 "Fireworks",
沉溺在 Kate 溫暖細緻的美感之中。

Dawn Landes

很早就有跟 Ryan Adams, Philip Glass 等樂手合作

MySpace: http://www.myspace.com/dawnlandes
官網: http://www.dawnlandes.com/

Marie Digby

MySpace: http://www.myspace.com/mariedigby
目前還沒有官網
官方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user/MarieDigby

Kate Voegele

MySpace: http://www.myspace.com/katevoegele
官網: http://www.katevoegele.com/

Jaymay

MySpace: http://www.myspace.com/jaymay
官網: http://jaymaymusic.com/
官方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user/jaymaymusic

Ingrid Michaelson

MySpace: http://www.myspace.com/ingridmichaelson
官網: http://www.ingridmichaelson.com/

Missy Higgins

專輯曲風:Alternative/Pop

專輯介紹:

她只是在享受音樂。一個人,在寧靜的夜裏,抱著吉他,呼吸著安詳的空氣,
吟唱出內心的聲音。
如同一隻夜鶯,靜靜的,聆聼她的美妙樂音,不要,驚擾了她。

這樣的才華叫人驚羨,這樣的音樂直擊人心。

越來越少的這世上不為了迎合而迎合的一些音符。
純粹的只是發自於她對音樂的詮釋和全身心的熱愛。
然而就是這樣,便在不經意閒,讓人著迷,進而尊重。

◆來自澳洲最純真的聲音 創作才女 Missy Higgins。

◆The Smiths、Ryan Adams製作人John Porter與諾拉瓊絲混音師Jay Newland聯手共同打造。

◆純淨搖滾的吉他、清新脫俗的嗓音、常登上澳洲排行冠軍。


一個和偶然的機會使我聽到了這個澳大利亞的年輕女孩的音樂,喜歡上往往是一瞬間的事,這次也不例外!

這個21歲的女孩絕對是一名冉冉升起的新星,她自己完成了整張專輯的詞曲創作,另外還擅長彈奏吉他和鋼琴!

在她的這張debut專輯中,The Sound of White 柔美而且有著優美的旋律;All For Believing 中Higgins的低音伴隨著鋼琴,是一首很美的歌曲;Ten Days中,在鋼琴、原聲吉他和鼓的伴奏下她唱出了鄉村的感覺;Scar則有電臺播放唱片的味道,十分動人的小調;Do not ever相對而言十分安靜,顯示了她的songwriting 天分;Unbroken也是非常動人,歌詞也很不錯,並且聽上去也有些鄉村的味道。

Editorial Reviews
Album Description
Missy Higgins was thrust into the limelight when she won Triple J's 'Unearthed' competition. The Sound Of White is her anticipated debut album including the #1 hit single 'Scar'. The album was produced by John Porter (The Smiths, Ryan Adams) & mixed by Jay Newland (Norah Jones).

Dolores O’Riordan

The Cranberries樂隊女主唱Dolores O’Riordan即將推出首張個人專輯。
這張名為《Are You Listening》由先行單曲《Ordinary Day》為其開道。
這張專輯由Youth和Dan Brobeck聯合制作完成。
錄製工作則全部安排在O’Riordan在加拿大和都柏林的家中。

The Cranberries樂隊的上一張專輯《Wake up and smell the coffee》要追溯到2001年,當時樂隊宣稱他們大概將在2004年解散。
在一份聲明中,主唱Dolores說;“The Cranberries之後的時光是一塊白板——沒有壓力也沒有唱片合約。生命中的第一次,我完全自由了。
我沒有顧忌,這便是我最先開始音樂生涯時所擁有的感覺。
在這裏,一切都一目了然。”

“這張專輯喚醒了我的生命—— 一次我終於完成了的旅行。
就好像是我跨過了一座橋,踏上了一個偉大的嶄新的高原。
我的生活和十年前相比完全不同,多了一種接納包容的美妙感覺。
再次發行音樂作品,這也是一段激動人心的時光。”這張專輯共收錄了12首歌曲,推薦曲目包括《Apple of My Eye》、《Black Widow》、《In the Garden》、《Watch the Stars》和《Loser》。

在亞馬遜線上看到這張專輯的時候 說實話 真的有點想哭的感覺 我的女神在消失很長時間後出 再次歸來 真的由衷的謝謝Dolores O'Riordan 帶給我多喜歡的歌曲了 喜歡卡百利的朋友們有福了 看看亞馬遜上引用的評論吧.

Kate Wolf

聽凱特的歌時我們會想起兩個人:
Eva Cassidy和卡彭特。

Kate Wolf(1942-1986)美國人,至少在整個中文搜索中沒有找到資料,
她是上世紀70年代著名的民謠作者和彈唱者,與卡彭特一樣,
凱特在音樂生命的黃金時代因為白血病去世。RHINO公司在她去世後的1986年發行了這張合集,包括了凱特最具代表性的音樂。所唱的曲子都是凱特生前所作,在她逝世﹙年僅44歲﹚二十多年後的今天,這張錄音證明了凱特的歌曲並未被人遺忘。

Kate Wolf (nee Kathryn Louise Allen, January 27 1942 - December 10 1986) was an American folk singer and songwriter. Her songs have been recorded by artists such as Nanci Griffith and Emmylou Harris (whose recording of "Love Still Remains" was nominated for a Grammy Award in 1999). She died in 1986, at age 44, after a long battle with leukemia.

This Will Destroy You

專輯類型:Post-rock

專輯介紹:

07年他們作為黑馬殺入曆久彌新的氛圍/後搖界, 一張充滿童稚的封面吸引了豆瓣上許許多多的封面控女音樂愛好者, 有時我不大理解,或許後搖的陰柔氣質更易為女性所理解?所以往往會在一些討論區發現,每每有人提出後搖如何如何時,絕對會有一個看似資深的後搖女跳出來給你一句“你們有幾個人能聽得懂後搖呢~有幾個能真正明白呢~”

如果讓我關於這張專輯給出一句 應該是: 沉靜之處不可思議的內斂式表達讓能夠在胸腔裏與之共鳴的人束手就擒( 轉)

Mat Kearney

★AOL讚譽「下一位John Mayer」、亞馬遜網站編輯評選今年最佳唱片之一
★包辦詞曲創作/製作/演唱/吉他,擅長鋼琴和口琴之創作才子首張主流廠牌專輯
★融合acoustic/folk-rock、hip-hop、rap等風格,John Mayer、Sheryl Crow巡演指定嘉賓

被AOL譽為「下一位John Mayer」,正忙於擔任John Mayer和Sheryl Crow巡迴演唱會暖場嘉賓的創作歌手Mat Kearney,一次暑假應製作人朋友之邀寫歌,
因此而獲得一紙唱片合約,04年在獨立廠牌下出版了首張專輯《Bullet》,也開啟了他的專業音樂生涯。
詞曲創作、製作、演唱、吉他一首包辦,也擅長鋼琴和口琴,喜歡寫作和詩集,
培養出Mat Kearney不同於一般時下RAP的風格,音樂才子Mat Kearney擅長將acoustic/folk-rock融合hip-hop,加入主流唱片廠牌的新專輯《Nothing Left To Lose》一半選自於《Bullet》,另一半新作品〈Can't Break Her Fall〉〈Where We Gonna Go From Here〉和〈Nothing Left To Lose〉等則加重了吉他,
更加凸顯Mat Kearney獨特的音樂風格,已在全美電臺累計相當的點播率,
也順利打進Billoard 200專輯榜,
獲得Top Christian Albums#8和Top Heatseekers#4的佳績。

身為虔誠的基督徒,Mat Kearney對社會人文懷抱著關懷,
〈All I Need〉就是根據兩位元朋友遭受卡翠娜颶風親身體驗的故事寫成的,
敍事詩隨筆〈Crashing Down〉和鋼琴為主的能量抒情曲〈In the Middle〉
非常具有Coldplay的味道。
親和力的嗓音特質、純淨而具水準的編曲、在Mat Kearney和製作人好友Marvin的精心掌控下,真實呈現了他的誠懇和用心。
融合John Mayer般精良的音樂水準、 Toby Mac式RAP、神似Coldplay主唱Chris Martin的唱腔,成功跨越了音樂界限,獨特的Mat Kearney無疑有如流行樂壇上的一股清流,時而揪心,時而煽動,充滿靈性巧思的《Nothing Left To Lose》
被Amazon.com編輯譽為「one of the top releases of the year thus far(年度最佳專輯之一)」,也證明了Mat Kearney不容置疑的音樂形象!

John Mayer

歌手簡介:

  John Mayer出生於1977年10月16日,
從小在美國的康涅狄格州聽著音樂廣播長大,
13歲的時候鄰居給了他一盤布魯斯吉他大師Stevie Ray Vaughan的磁帶,
他開始撥弄手中的吉他,並且在當地的一些布魯斯酒吧開始演出。
儘管John Mayer的技術得到了很多觀眾的認可,
但是後來他終於發現自己與真正的吉他鑒賞家的差距,
是他即使傾盡一生都不可能追上的,於是他放棄了成為一名吉他藝術家的夢想,
轉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作詞和作曲方面,而這也成為了他日後成名的重要因素。

  19歲時John Mayer進入了波士頓的Berklee College of Music學院進修。
但是很快他就厭倦了在那裏學習,而是更大程度的研究屬於自己的音樂。
不久之後他就離開了那所學校,在朋友的勸導下,
他來到了亞特蘭大繼續自己的音樂夢想。
John Mayer加入了一些詞曲作者的俱樂部,
他的詞曲才華以及演唱水準在這裏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1999年,John Mayer有機會發行了第一張個人專輯《Inside Wants Out》,
這是一張主要由大段的原聲獨奏組成的專輯,
他的創作才能也首次展現在人們面前。
亞特蘭大的一些媒體迅速對John Mayer手中的吉他和出色的歌詞唱起了讚歌,
老道的民謠搖滾在原聲吉他的伴奏下很快吸引了大量的歌迷。

  2000年3月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西南部音樂節上的精彩表現使John Mayer進入了許多大唱片公司的視野,最終他和Columbia旗下的Aware唱片公司簽約,
他開始錄製自己的新專輯《Room for Squares》。
這張于2001年發行的專輯得到了曾經擔任Dave Matthews專輯製作人的John Alagia的大力支持。在John Alagia的製作之下,新專輯一改首張專輯中原聲吉他占主導的風格,電吉他成為了主要的樂器,同時John Alagia還進一步開發了John Mayer在其他樂器方面的才華,以及幫助提高了他的演唱水準,這使他在風格上更像Dave Matthews。這也是John Mayer到目前為止最為成功的專輯,不僅多次被唱片公司再版發行,而且還發行過一張雙CD的限量紀念版。

在貝斯手David LaBruyere和鼓手Nir Zidkiyahu的幫助下John Mayer展開了首次全美巡迴演出,這次巡演為他贏得了更廣泛的歌迷的支持,其中包括不少為他的俊朗外形所傾倒的女歌迷,John Mayer成為了最受歡迎的男歌手之一。
這張專輯在2002年的每一天都在Billboard 200排行榜上穩居一席之地,
專輯中的單曲《83》還入選了電影《Serendipity》的原聲大碟。

  在後來的日子裏John Mayer又在洛杉磯結識了曾經為
Eric Clapton,Weezer,The Black Crowes,Sheryl Crow等諸多大牌歌星擔任製作人的傳奇人物Jack Joseph Puig,現在他已經逐步取代了稍遜一籌的John Alagia,
成為John Mayer最主要的唱片製作人。
在2003年的早些時候,John Mayer還發行了一張現場專輯《Any Given Thursday》。

  雖然John Mayer出道時間並不算很長,但是在美國音樂界他卻已經擁有了大量鐵杆的歌迷,並且他的才華以及他追求進去,永不滿足的音樂理想已經得到了包括Sting,Dave Matthews和Jakob Dylan(Bob Dylan之子)等樂壇前輩的交口稱讚。
憑藉在單曲《Your Body Is A Wonderland》的精彩表現,
John Mayer還獲得了第45屆格萊美最佳流行男歌手獎(Best Male Pop Vocal Performance)。
2003年9月9日,John Mayer的第三張錄音室專輯《Heavier Things》正式發行。(CatCobain)

發行公司:Aware/Columbia

音樂風格:Adult Alternative Pop/Rock(成人另類流行/搖滾

Jessy J

Jessy J -《Tequila Moon》
專輯類型:Jazz

專輯介紹:

整張專輯無不被清新與充滿活力的異國情調充斥著。那緩緩的薩克斯使聽眾有一種享受溫和宜人,稍涼風習習的晚上,時而夢幻時而浪漫和溫馨……

“Tequila Moon”中包含了流行、爵士、拉丁、甚至巴西情調的各種元素……

Sinead O'Connor

愛爾蘭美聲女歌手Sinead O'Connor 2005年的新專輯《Collaborations》,專輯收錄的歌曲都是和別人合作的作品,其中比較特別的有和Peter Gabriel合作的"Blood of Eden",U2的"I'm Not Your Baby",還有"Heroine",是1986年播出的電影《Captive》的插曲,當年卻未被收錄在電影的原聲專輯裏面,和Massive Attack合唱的 "Special Cases"、和Moby合作的"Harbour"、和Jah Wobble合作的"Visions of You"等等都是很不錯的曲目。

Sinead O'Connor曾經在2003年的春天宣佈退出樂壇,可是她一個月前在接受愛爾蘭某電視臺採訪的時候卻透露自己已經和一個新的唱片公司簽約,並且正在密鑼緊鼓地為新專輯做籌備工作呢。

John Mayer

在巨大成功的專輯《Room for Squares》發行的兩年以後,
已然成為了格萊美獎得主的John Mayer終於發行了他的第三張錄音室專輯
《Heavier Things》,新專輯上市以後銷量持續飆高,
最終首周達到了31萬6千張,輕鬆的把John Mayer送到了排行榜冠軍的寶座上,
這也是他首次站在塔尖上,無論是單周銷量還是排行榜的排名都創下了個人的最高記錄,此前他只有專輯《Room for Squares》
曾經以12萬多張的單周銷量進入過Billboard 200的前十名。

  這張專輯由美國著名的唱片製作人Jack Joseph Puig全權打造,
這位曾經為包括Eric Clapton等許多大牌歌星和樂隊擔任製作人的老手已經把John Mayer多年的老搭檔John Alagia擠走了。
然而這張專輯確實沒有讓人失望,不僅商業上獲得豐收,
而且還贏得了苛刻的美國樂評界一致的好評。
這是一張非常成熟的專輯,雖然沒有過分的宣傳和包裝,
但是專輯的歌曲流露出製作人的精心和細膩,快節奏時的微調,
以及旋律轉變的諧和等等,使得歌曲顯得自然流暢。

與過去的歌曲相比,新專輯中的歌曲更富有張力,從硬到柔,從快到慢,
悅耳的旋律和真實的歌詞被John Mayer拿捏的非常到位,
而且歌詞也比以往更有深度。
製作人和編曲的功力也體現的非常淋漓盡致,
比如《Split Screen Sadness》中用鍵盤造出的背景不和諧音來烘托出愛情破裂時的氛圍,以及詩般的《Clarity》中用爵士小號營造的溫馨等。

  整個專輯中的歌曲諧和悅耳,歌曲中融合布魯斯,爵士,搖滾,
R&B等多種音樂的元素,配之以John Mayer出色的歌詞,
以及老牌製作人的悉心料理,再加上John Mayer永不止步的音樂理想,
可以想像這一張專輯又將會是對各大獎項來說非常有衝擊力的作品。

Sinead O'Connor

專輯名稱:She Who Dwells In The Secret Place Of The...
藝人:Sinead O'Connor
音樂類別:藍草/搖滾
唱片公司:Vanguard
專輯介紹
  
  愛爾蘭孤獨女聲告別樂壇最後一張專輯
  專業音樂網站AllMusicGuide 4顆半星超優鑒賞

  收錄翻唱ABBA招牌作"Chiquitita"與抒情搖滾經典"Love Hurts",
以及包括"A Hundred Thousand Angels"在內的5首錄音室新作。
  
CD 2收錄2002年都柏林現場演唱實況,包括冠軍名曲"Nothing Compares 2 U"
  雙CD大碟【She Who Dwells…】,專輯蒐藏她歌唱生涯罕見唱作、單曲B面、選輯裡的歌曲以及初次曝光的作品,外加"Regina Caeli"、"A Hundred Thousand Angels"、"A Big Bunch Of Junkie Lies"、"Song Of Jerusalem"、"Fili & Fillae"
等5首全新灌錄的歌曲,CD 1還輯錄了翻唱ABBA招牌作"Chiquitita"、Aretha Franklin唱紅的美國南方靈魂極品"Do Right Woman"
以及有別於Nazareth悽苦演唱經典版本,
以流暢風格傳唱的傷情之歌"Love Hurts"跟B-52合唱團名曲Ain’t It A Shame",
專輯裡還有與Massive Attack合作的"It’s All Good",
與享有’21世紀Midi戰士’美名的Asian Dub Foundation合作的"1000 Mirrors"
以及跟U2名製作人Brian Eno的合作作品。
CD 2則是錄製於2002年10月在都柏林’Vicar Street’的現場演唱實況錄音,歌單涵蓋2002年專輯「Sean-Nos Nua」,以及一鳴驚人冠軍招牌作"Nothing Compares 2 U"跟榮獲金球獎提名的「以父之名」主題曲"You Made Me The Thief Of Your Heart "。

Rachael Yamagata

90年代,一段多叫樂迷懷念的歲月,雖然因為MTV的出現,
也讓更多庸脂俗數的爛俗小調在改裝易容之後也有了更多展露于舞臺的機會,
但即便不論Nirvana、R.E.M這些地下樂團對於主流樂壇震撼人心的衝擊,
單就一個女性歌手創作風潮,就已經叫人大快朵頤了。
如果說僅僅只是背著吉它演繹傳統搖滾樂,
卻並沒有做出多少音樂革新的Sheryl Crow和Alanis Morissette還多少算是托了當時女權主義的福的話,那麼Bjork、Tori Amos和Sinead O’connor的出現,
就完全顛覆了人們對於傳統女性歌手的概念。

而與那位大呼小叫的神經質前輩Yoko Ono相比,
Bjork等的出現不僅真正展現出明確的女性搖滾立場,
尤其是她們駕馭音樂的高超技藝,
更使得她們有足夠的能量去改變搖滾樂裏的中性特徵,
因而創造出真正獨具個性的女性搖滾樂。


可惜後繼乏人,雖然非主流或獨立搖滾圈近年來也總是不乏有這樣那樣的女新人登場亮相,但聽過Tori Amos這樣內外兼修之精彩音樂的人們,
恐怕在撥高胃口之後也都暗自立下了一個新標準,
在這種心態下,試問只是唱些中性搖滾口水歌的新人又如何能再過五關斬六將,
成為數年後的又一位獨立女皇呢?!

在無法超越的情況下,至少要讓人看到希望,
而2004年冒出的新人Rachael Yamagata就用她的首張大碟《Happenstance》展現了這種潛質。父親是日本移民,母親是德國、義大利混血,
身兼三種血液的Rachael Yamagata從一出生起,
就要比旁人多了一種博大精深的文化優勢,
山形瑞秋的日本名字或許還只是一種風雅,但骨子裏那種東方式神經質的線條,
卻註定了她與同類女歌手競爭時的先天優勢,有Yoko Ono做為榜樣,一切早已說明。

儘管19歲就加入芝加哥的Funk樂團Bumpus,但Rachael Yamagata多元化的性格
卻顯然無法容忍被限制於一種音樂風格的拘束裏,
對她曲風有影響的倒是她和樂團吉它手男友的分手,
使她以更感性化的情愛刺激為基礎引導出自己的音樂走向。

專輯以情這個永恆的話題做主題,也因為Rachael Yamagata剛經歷了一段破碎的感情,而使專輯整體呈現出一種消極、頹廢的黑暗色彩。
雖然敍述的是個人的、隱秘的情感生活,
但Rachael Yamagata在詞作上卻摒棄了所有的“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文人情結,
轉而以非常簡單直接的辭彙毫無顧忌的述說著自己的痛苦、悲戚,
越是簡單越是容易入勝,在一段段排比、反復的文字衝擊下,
你甚至可以看見躲在音樂背後面對鮮血卻不禁浮現出一絲冷笑的Rachael Yamagata。

這種冷笑在《Letter Read》裏伴著Rachael Yamagata魔幻般的鋼琴斷奏敲擊聽來,
就更容易叫人毛骨聳然,而這種內在的張力,
確實是在Tori Amos之後就很難再聽到了。
當然,除了Rachael Yamagata在專輯裏展現的創作才華之外,
曾為Dave Matthews Band和John Mayer等大牌擔任製作人的John Alagia同樣功不可沒,正是他在編曲上的平衡能力加上Rachael Yamagata爆發力十足的聲線條件,
才能使專輯裏許多反復強調情感傷害性的“恨情歌”
因此而更顯得層次分明又多彩多姿。


這是Rachael Yamagata的首張專輯,也是一張很難具體歸類風格的專輯,
無論是《Paper Doll》和《Meet Me By the Water》裏的低調民謠搖滾,
還是《1963》裏Elton John式的華麗鋼琴搖滾,
是《Even So》裏大提琴勾勒出的黑色戲劇化吟唱,
還是洋溢著一點點愛琴海風情的《I Want You》,
又或者只是像《Worn Me Down》這樣大大咧咧的美國高速高路搖滾樂,
Rachael Yamagata的每一聲沙啞的哀怨,
轉折時的嗓音變形和高音爆音噴泄時的飛沙走石都能將這些元素一一理順,
成為仇恨的所有因數,也難怪她的前男友會因為她的歌聲而弄哭了。
而她的聲音也再次讓人紀念起Tori Amos曾經年少的歲月,
那麼,趁著Rachael Yamagata還未老去的時候,
還是讓她盡情把我們折騰個夠吧!

Laura Marling

3/21 發行的文宣

蘿拉曼寧 / 我不會游泳
Laura Marling / Alas I Cannot Swim

★ 承襲 Aimee Mann、Martha Wainwright、Harriet Wheeler ( The Sundays 女主唱 )
的動人神采,年僅 18 歲的新世代女性民謠代言人首張創作大碟

★ 英國新秀 Jamie T、Noah and the Whale 點名合作女聲,
應邀於 The Rakes 專輯單曲〈Suspicious Eyes〉友情獻唱

★ 以清亮無瑕嗓音輕撫小提琴、小號、吉他等原音樂器,
以極簡素材打造出一個繽紛迷人音樂盒

☆ bbc.co.uk:「18 歲的她正為新一代的民謠樂手帶路!」
☆ UNCUT:「像春天的湖水一樣清澈,如 Devendra Banhart 一般的音樂才情。」
☆ The Independent:「她年輕漂亮,而且具有巧妙翻玩文字的過人天份!」

★ 音樂反應當代文化與普羅大眾的價值觀,它是音樂人靈魂的所在,它是時代的
產物。
Laura Marling,正試圖以她的創作刺激聽眾,挑戰當代樂迷的聆聽習慣,
提出低調卻有力的新世代音樂主張。
音樂已成為速食文化的一部份,非法下載充斥於網路,
數以千計的明日之星以花俏的臉蛋、誇張的唱腔與負面的新聞包裝他們的音
樂。
2008 年 2 月才剛滿 18 歲的 Laura Marling,
是當今少數以民謠曲風竄起的年輕新秀,來自英國 Reading 的她,
雖然擁有一頭金色長髮與一張漂亮臉蛋,卻總是一身 T 恤搭配
牛仔褲的樸實裝扮站上舞臺。Laura Marling 深具鄉野風韻的民謠曲風,

雖然不若一般華麗喧鬧的流行金曲搶耳,卻引發許多專業音樂媒體對她的興趣,
Uncut 將她與
Devendra Banhart 相提並論,BBC 認為她將帶領新一代的民謠樂手走向康莊大
道。

獨立樂壇赫赫有名的新秀 Jamie T 與 Noah and the Whale 分別與她有緊密的合作
,The Rakes 第二張專輯《Ten New Messages》,特別邀請 Laura Marling 在〈
Suspicious Eyes〉中獻聲助陣。
最近她應邀在英國 BBC 頻道下著名節目「Later
with Jools Holland」公開演出,雖然她低調地表示,還不習慣在鎂光燈下與大型表
演場合中登場,然而她的潛能卻不容任何人忽視,bbc.co.uk 直言:
「即便 Laura Marling 讓許多人想起 Joni Mitchell、Joan Baez 與 Sandy Denny 等女性
歌手,但她的聲音卻又如此獨一無二。」。

★ 本張《Alas I Cannot Swim》是 Laura Marling 首張個人創作專輯,
專輯全數詞曲創作皆出自她一個人的手筆,
Noah and the Whale 的核心人物 Charlie Fink 則當仁不
讓地出任專輯製作人,全權承攬本張大碟的監製工作。
Laura Marling 溫暖清透的嗓音,在居爾特小提琴、小號與原音吉他等樂器的伴
奏下尤其動人,她輕柔的吟唱與開場作品〈Ghosts〉中的男性合音尤其合襯;
〈You're No God〉、〈Cross Your Fingers〉中輕快的節奏,
彷彿為一切有生命的東西都裝上了一對雪白翅膀;
低迴哀沉的〈Night Terror〉為靈魂加上肉體幾乎無法承受的重量;
〈The Captain And The Hourglass〉肯定讓 Regina Spektor 的樂迷感到驚豔。
Laura Marling 筆下的歌詞首首美得像詩,一字一句全都輕巧地跳入聽者心中,
溫柔地旋轉舞動著。
部份作品相接處更由特殊音效串場,例如〈My Manic And I〉與〈Night Terror〉
間是咖啡廳裡的人聲與振筆書寫的聲音,〈Shine〉與〈Your Only Doll (Dora)〉則
由鄉間清晨的鳥鳴貫穿連結。如果你習慣以速食文化看待音樂,如果你習慣以
劣質耳機,用亂數播放的方式聽著非法下載的MP3,那你肯定將錯過這張專輯給
人的眾多驚喜,錯過一場十分低調,卻足以引人深思的新民謠革命。
如果音樂對你有著難以言喻的意義,如果你認為音樂該用心對待,那你與 Laura
Marling 至少擁有一個相通的共通點。

Culcha Candela

專輯類型:Reggae/Dancehall

專輯介紹:

來自德國柏林的Culcha Candela是一支由德國、波蘭、哥倫比亞、韓國等不同國家的音樂家組成的多國部隊,
成員有:Chino con Estilo, Johnny Strange, Mr. R
Larsito, Don Cali, Itchyban and Lafrotino。
風格主要是raggae、Dancehall。樂隊組建於2001年,至今已經出版過多張專輯。
單曲"In da City"令他們一舉成名。2007年樂隊發行了同名專輯。

Jane's addiction

Jane's addiction 表演的是一種混合性的搖滾音樂
——混合朋克、民歌、爵士的金屬樂,或者隨你叫它什麼名字。
當樂隊於 1986 年在洛杉磯成立時,它成為許多唱片公司競相追逐的目標。
其核心人物 perry farrell 具有非凡的領導才能,並對興奮劑藝術感興趣,
他還自己創作專輯的封面。
在離開第一支樂隊 psi - com 後,
farrell 就準備通過 jane's addiction 來實現自己的搖滾觀念。
當他在洛杉磯的俱樂部裏招募到
dave navarro(吉他手)、eric avery(貝司手)和 steve perkins(鼓手)時,
他已經組建起 10 年以來這個城市的另類音樂圈中最有魔力的樂隊來。  
樂隊的第 1 部作品是 1987 年以 triple x 廠牌發行的現場錄音專輯《jane's addiction》,它展示了獨特的具有迷幻氣息的憤怒歌曲,
如《1%》、《whores》和《pigs in zen》。

早期的演出反映出他們渴望在洛杉磯搖滾音樂圈創立起一種快樂主義精神。
他們的第一個經理人是個男妓,
因此樂隊不公開地捲入了許多充滿色情格調的狂歡演出中。  
1988 年 warner 發行的專輯《nothing's shocking》倒是充滿了刺激:
封面是一對頭被火焰燒烤著的連體女人。
它是樂隊的第 1 張錄音室作品,
包含有迴圈聲效果、迷人的節奏、急速的吉他和 farrell 經處理的斷續的演唱,
它是該年度最重要的搖滾專輯之一。  

1990 年的專輯《ritual de lo habitual》的封面設計也違背了檢查制度,
畫的是 farrell 和兩個女人裸體躺在床上,
周圍擺滿了象徵邪教的標誌和飾物。
該封面被好幾家美國連鎖店禁止,
farrell 不得不採用只印著“the frist amendment”字樣的白色封面代替了原設計,
表示出他對言論自由的諷刺。這又是一張令人震驚的專輯。
其中有熱烈的《ain't no right》、
英國熱門歌曲《been caught stealing》和脆弱的《classic girl》。
專輯中最傑出的歌曲是起伏跌宕、激情澎湃的《three days》。
它在頭一周的銷量十分可觀,
最後進入美國榜前 20 名和英國榜前 40 名。  
看來樂隊準備進入主流搖滾樂隊的行列了。

但是,原先使樂隊生機勃勃的個人創造力卻加劇了其內部的緊張關係。
儘管樂隊曾把他們創造性的靈感歸功於大量的吸毒,
但成員間的信任現在成為樂隊的問題。
1991 年夏,在亞利桑那舉行的 lollapalooza 首場演出上,
原本應是 jane's addiction 大出風頭的演出變成了一場樂隊公開的自我毀滅的災難。樂隊成員疲勞不堪,幾乎無法演奏。

而一次技術上的失誤使 navarro 和 farrell 相互大打出手。
儘管最後的幾場演出使樂隊恢復了光彩的形象,但他們實際上宣告了樂隊的解體,同許多偉大的樂隊一樣,他們給觀眾只留下遺憾。  
farrell 在此後的幾年裏一年一度地組織了好幾場 lollapalooza 演出,
並與 1992 年與 perkins 另組 porno for pyros 樂隊,次年發行了樂隊的首張專輯。 navarro 和 avery 組建了 deconstruction 樂隊,但未出版作品,1994 年解散。 navarro 於 1993 年加入 the red hot chili peppers。  

1997年夏FARRELL重組了JANE’S ADDICTION並推出了老現場專輯 KETTLE WHISTLE.退隱數年的後朋克樂團Jane's Addiction今年下半年複出,並開展了一系列演出,
還參與了今年的Reading/Leeds音樂節,
而一張新專輯將在2003年的夏天發行,專輯名為'Hypersonic'。
據Billboard報導,新專輯距上張專輯'Ritual de lo Habitual'已有12年之久,

Jane's Addiction為了製作這張艱辛唱片,
已經與製作人Bob Ezrin在L.A.工作了很久。
樂隊成員Dave Navarro在樂隊的官方主頁上說:“
和Jane's Addiction的朋友們還有製作人Bob Ezrin和他搭檔Brian Virtue一起工作真是好極了,Bob Ezrin有自己獨到的視角和觀點來處理我們的音樂,
使其發揮出最大的潛能。Bob, Brian和我們所有人現在的工作氛圍是前所未有的好,舒服又快樂,我們從沒這麼高興,自由,團結。
這張專輯將在明年夏天發行,我們也在著手明年的全球巡演。"
看來2003年又是一個搖滾年,
看看還有Limp Bizkit, Linkin Park和Deftones這麼些搖滾明星的新專輯讓人期待。
轉自“搖滾年”

RHCP

自83年成軍,成功跨越九十年代至今的洛杉磯四人樂團Red Hot Chili Peppers
無疑是近二十年來最獨樹一幟的Metal-Funk/Punk-Funk樂團,
甚至在毒品問題、團員逝世與更替等問題的考驗下,
仍能屹立不搖並獲得葛萊美獎肯定更屬難得。 多年來在主唱Anthony Kiedis與貝斯手Flea兩位核心成員堅守崗位的領軍下,
我們見到Red Hot Chili Peppers
如何揉和Black Flag、Fear、Minutemen、X等L.A. Punk影響

以及源自早年Funk根源(如Parliament/Funkadelic、Sly & The Family Stone)的薰陶,帶來Higher Ground、Give It Away、Suck My Kiss
等爆發力十足的Metal-Funk/Punk-Funk名曲,

91年時並在Rick Rubin (Beastie Bioys、Slayer)監製下祭出被公認為樂團風格最為強烈的經典名盤《Blood Sugar Sex Magik》,
當然還不要忘了"Under The Bridge"
這首曾被All Saints翻唱的慢板作品曾擄獲無數樂迷的心,
展現出樂團細膩柔情的一面。 在前Jane's Addiction吉他手Dave Navarro離團、
《Blood Sugar Sex Magik》時期吉他手John Frusciante
再度歸隊後所完成的99年多白金專輯《Californication》,
當時曾被喻為該團最旋律化的成熟細膩作品,
而今天Red Hot Chili Peppers彷佛正要延續這樣的創作取向,
讓這張新作《By The Way》展現出該團最為平易近人與Pop-Oriented的一面;

即便讓Flea一手招牌Funky Bassline進行驅動的首支單曲兼標題曲"By The Way"
依舊展現了能量十足的Funk-Rock風貌,
但這樣的強悍作品在《By The Way》專輯中不過是曇花一現。

吉他手John曾在訪問中表示新作錄音期間聽了很多六十年代流行音樂,
更真正投入The Beach Boys的音樂中,
而這樣的影響完全反映在"Universally Speaking"中
你絕對無法想像那種輕風拂面的聆聽感受
竟有如The Bluetones的作品般,
讓人回到Britpop的黃金好時光。 然後在John一手夢幻吉他彈奏鋪陳下的"Dosed",
抑或有如這次"Under The Bridge"的"I Could Die For You"中,
你會驚覺原來Anthony今日的成熟嗓音可以有如此的情緒感染力……。

Benoît Pioulard 《Précis》

專輯類型:Post-Rock / Indie Electronic專輯廠牌:Kranky專輯介紹:由年僅二十歲的美國密芝根州年輕樂手Thomas Meluch化身之Benoit Pioulard,
此乃他的首張官方專輯。
唱片以一首Droning樂章La Guerre De Sept Ans揭開序幕,
但Benoit Pioulard的音樂路線其實是很迷幻民歌,
歌與歌之間更作出了互相連貫的編制,其歌曲調子美麗而青蔥,
像Triggering Back的柔揚之處更好比早年的Badly Drawn Boy。Meluch善於用簡單清新的木結他,營造出特別的Atmospheric感覺,
加上三不五時傳來的鈴聲/琴音,豐富的音樂令人每次聆聽,都發掘得有趣的細節,就如 “Palimend”和”Ext. Leslie Park”,很久沒有聽到這樣子的音樂。
“Triggering Back”和”Together & Down”是專輯中最突出的兩首歌,
幾個簡單的chord,搭上Thomas Melu懶洋洋的聲線,很容易就令人投入到音樂之中。

假若你認為Précis 會是那種「小品情歌」的song-writer 作品,那你就找錯人了,
但Précis會是那種一聽就愛上的作品,處處都是不俗套的流行調子。
有時候,歌曲很容易聯想起Board Of Canada 的ambient,
像”Moth Wings”、”Alan & Dawn”等,
那種緩緩的舒適感覺充滿著整張專輯,
為冬天的每個陰天,添上最合適的配樂。(轉)